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报告
2020年12月16日 985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 吴焱
吴焱医生工作室
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报告
伦文辉 程万军 吴焱
调查背景及目的: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自从1981年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在全世界迅速、广泛地传播。中国目前已累计发现的HIV感染者约84万人,专家估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万人。艾滋病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全民进行艾滋病宣传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就显得非常重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了解这些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并且在他们中进行艾滋病宣传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他们可以将艾滋病知识带回各自的来源地。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为此,北京地坛医院和团中央、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等多家部门密切合作,在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点——北京西站进行了“您在他乡还好吗”大型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且现场进行“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调查。现将调查问卷结果整理如下。
基本资料: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60份,每份问卷共20道单项选择题,内容涉及对艾滋病的总体了解情况、艾滋病以及病毒的基本知识、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以及对于今后的展望等等。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统计如下:
年龄构成:18岁以下3.47%;19-29岁占49.18%;30-39岁占32.63%;40-49岁占9.94%;50-60岁占3.92%:60岁以上占0.85%;
性别构成:男性83.58%,女性16.42%;
婚姻状况:单身35.74%,已婚61.95%,离异2.31%;
学历状况:小学3.64%,初中30.98%,中专及高中33.79%,大专16.07%,本科12.77%,硕士1.85%,博士0.89%;
职业状况:包括学生、工人、农民、文化教育、服务业、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出版/媒体、法律/金融/保险、艺术、IT/网络/信息技术、党政事业机关以及其他行业;
来源:除台湾、香港、澳门、西藏、海南外的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四川;
此次旅行的目的:出差26.47%、探亲12.31%、上学0.05%、打工或找工作42.44%、其他13.78%。
调查内容一:对艾滋病的总体了解情况
第一个问题是“您以前听说过艾滋病吗?”。回答“这是第一次听到”者占6.82%,回答者大多数文化层次偏低,或者是农村地区来北京的打工者,说明我们对于艾滋病的宣传尚存在死角,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听说过一些知识,但不是很了解”(77.7%),有15.48%的人回答“对艾滋病知识比较关注,比较了解”。上述人群中对艾滋病“很害怕”者占26.67%。
对于关心艾滋病最主要的原因,42.76%是因为媒体经常报道;40.5%是想通过认识艾滋病提高个人防护能力;8.38%有过高危行为,害怕自己被感染所以关注;而回答“身边有人患此病,想多了解一些情况”者占8.36%,这可能与被调查者来自于河南居多有关系。
对于获取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途径,电视、广播占了54.6%,其次是书报杂志(20.95%)和公益广告(17.06%),网络仅7.39%。
对于“中国大约有多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提问,选择“80-100万”者占三分之一强(35.39%),选择“120万以上”占19.96%,说明被调查者对我国艾滋病人群还是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估计。
另外,正确选择“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12月1日者占60.02%,而对于“红丝带”的意义,53.47%正确选择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的国际标志” ,而17.77%认为它是“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调查内容二:艾滋病以及病毒的基本知识
我们在艾滋病宣传中经常使用HIV和AIDS这两个词,对于这两个词的意义,正确回答者分别仅占41.79%和28.15%,其它各个干扰选项都有选择。需要注意的是AIDS这个词的意义,有50.51%的人选择了“艾滋病病毒”。该调查提示我们在宣传中应该多使用汉字来代替这两个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
关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79.39%能够正确选择“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看来对于这条最基本知识的宣传还是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认为“普通生活接触例如握手、共同进餐不会被感染”者占41.04%;错误地认为“母乳喂养不会传播艾滋病”者占8.48%;而28.91%的被调查者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只要有一次性接触就一定会被感染”,这个比例又过高。需要注意的是21.57%的被访者认为“义务献血也会感染艾滋病”,这说明我们对医务献血的宣传还不够,如果普通人群认为义务献血也会感染HIV,那么义务献血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调查显示对于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这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率还算比较高。64.32%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通常数周至数月才能检查出来”,67.28%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一般会经过数年或十年以上才发病”。对于回答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数年才能检查出来(13.2%)”和“很多人一直都查不出来(5.87%)”这两个数据,我们的理解是部分被调查者可能认为感染后如果不发病那么可能就不会想到去医院去检查,或者是在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即使发病也可能检查不出来。
值得提出的是,14.2%的人认为“感染了艾滋病毒很快就会发病死亡”,结合前面的调查所显示的“对艾滋病‘很害怕’”者占26.67%,说明艾滋病恐惧症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而恐惧的原因是对艾滋病没有正确科学的认识。
调查内容三: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对于在娱乐场所推广“100%安全套使用”项目,65.54%觉得对于预防艾滋病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18.62%认为“间接助长卖淫嫖娼,反而加重传播”,看来安全套在阻断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和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冲突,需要进一步深入宣传。
关于是否愿意自觉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选择“我会定期进行咨询和检测“占48.43%,而选择”如果是免费的我就检测,不管是否要求出示身份证”占30.11%;8.04%“怕暴露隐私,宁可自己花钱,并且匿名检测”;还有13.42%认为“我不会得艾滋病,我不愿意检测”。
关于治疗,正确回答艾滋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鸡尾酒疗法”者仅占34.11%,而选择“中医中药疗法”者高达58.29%,还有的选择“气功”等治疗方法。
在回答“如果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您首先会”这个问题时,选择“向当地疾控中心咨询”者占38.04%,而选择“向专业医院例如北京地坛医院等咨询”和“向红丝带之家等关爱组织咨询”者分别占33.35%和20.11%,说明各地疾控中心在艾滋病的宣传控制方面起到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同。
而对于同性恋的态度,9.38%认为“非常理解,能够接受”,50.2%认为“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不会效仿”,“不理解”者占40.42%。
调查内容四: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对于目前的流行形势和我们国家在防控艾滋病方面的工作,70.77%认为“有信心,相信党和政府会控制得很好”,20.64%认为“现在还说不好”,只有8.59%认为“没信心,艾滋病太可怕了,会失控的”,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增强了全社会共同抗击艾滋病的信心。
关于艾滋病知识方面的需求,54.81%希望了解更多艾滋病的具体预防措施,16.09%希望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现状;其他还包括艾滋病的检测方法、治疗手段方面的知识。
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您想过成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志愿者吗?”,回答“从来没想过,似乎和我没什么关系”者占12.72%,回答“没想过,不过现在有点感兴趣了”占37.69%,回答“想过,但是种种原因让我没有行动起来”者占40.16%,有9.43%回答“我已经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了”。
总结:
对流动人口进行的大规模艾滋病知识调查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是第一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而且,北京的流动人口几乎来自全国各地,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对北京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可以作为了解全国情况的一个窗口。同时,选择北京西站而非首都机场作为采样点,更有助于了解社会基层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因为这些人群可能就是我们宣传的盲区。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上来说我们国家目前的艾滋病宣传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的问题都能正确回答。需要注意的几点,1、电视的宣传力度是很大的,今后建议多在电视节目上进行艾滋病公益广告的投入;2、农村地区的宣传任务还比较艰巨,如何选择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是需要认真考虑;3、对艾滋病的恐惧是因为对艾滋病不了解,而恐惧必然加重社会歧视,将进一步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今后国家应该适当调整宣传方向,艾滋病流行形势虽然严重,但它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正确防护就不会感染;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正确的防护知识还是应该作为宣传的重点,安全套的使用在防止经性传播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毕竟性接触感染才是今后艾滋病在我国传播流行的主要途径。5、即使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之前并不知道多少艾滋病知识,但调查本身已经给他们机会了解这些知识了,今后类似的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应该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