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2017年11月15日 109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癌症特异性死亡居第6位。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1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9位,城市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6位和第9位[1]。外科治疗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双侧睾丸切除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一、双侧睾丸切除术


双侧睾丸切除术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中外科去势的基本方法。尽管目前多以睾酮<50 μg/L(1.7 nmol/L)为前列腺癌去势标准,但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睾酮可以<15 μg/L[2]。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提出,合适的去势水平应为睾酮<20 μg/L,有文献显示去势后睾酮水平与治疗结果呈负相关[3]。双侧睾丸切除术或被膜下睾丸切除术操作简单,几乎无并发症,可在局部麻醉下实施并在12 h内使睾酮达到去势水平;但此种手术无法逆转,且患者失去了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机会。


二、RP


RP需完整切除前列腺、双侧精囊,以及足够的外周组织以获得阴性切缘,目的是去除病灶同时保留尿控功能,尽可能地保留勃起功能[4]。高龄不是RP的禁忌证,但患者预期生存时间应≥10年[5]。随年龄的增长,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非前列腺癌相关的死亡也会增加。


斯堪的纳维亚前列腺癌研究4(The Scandinavian Prostate Cancer Group Study Number 4, SPCG-4)的结果显示,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面,与观察等待相比,RP显示出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方面的优势,可降低随访18年时患者总体病死率和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更明显[6]。此外,RP也降低了老年患者发生转移的风险。是否采用RP应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


(一)低危前列腺癌


SPCG-4研究结果显示,虽然RP可以降低低危前列腺癌术后18年病死率和远处转移发生率,但并不降低前列腺癌特异病死率[6]。这类患者是否实施RP要综合考虑肿瘤进展的可能、合并症、年龄、获益和风险、患者意愿等。这类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于5%,无需实施扩大淋巴结清扫术(extende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eLND)。


(二)中危前列腺癌


SPCG-4研究结果显示,RP可降低中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18年病死率,是这类患者的合理选择。


(三)高危前列腺癌


目前尚无统一的最佳治疗模式。如果肿瘤未固定于盆壁,未侵犯尿道括约肌,前列腺体积较小,RP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同时行eLND,淋巴结阳性率为15%~40%[7] 。


对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器官局限的比例为26%~31%,RP后通常预后良好;较多患者RP后Gleason评分下降[8],通过辅助或挽救性ADT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其5、10、15年CSS率分别为96%、84%~88%、66%[9]。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20 μg/L的患者接受RP后,10、15年CSS率分别为90%、85%[10]。


(四)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pN1)的前列腺癌患者RP联合早期辅助内分泌治疗10年CSS率达80%[11],后续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RP可改善CSS和OS[12]。我们建议RP中不需行冰冻病理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五)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


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外科切缘阳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然而,近年来针对手术治疗的重新评估结果显示,cT3b-4期前列腺癌手术治疗后5年和10年CSS率为88%~92%和87%~92%,OS率为73%~88%和65%~71%,超过50%的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13]。


(六)骨转移性前列腺癌


不建议进行局部治疗,建议选择系统性治疗。有学者于2012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前列腺癌减瘤的概念,发现接受减瘤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PSA和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风险更低,减瘤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OS时间延长,CSS率提高[14]。Bayne[15]分析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中2005—2010年登记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资料,发现接受RP联合放疗和(或)化疗后5年OS率和CSS率分别为67.4%和75.8%,而单纯进行系统性治疗的患者则为22.5%和48.7%。Gratzke等[16]分析慕尼黑癌症登记中心1998—2010年1 53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发现与非手术患者相比,接受RP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55%和21%。Heidenreich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单纯ADT的患者相比,为激素敏感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实施减瘤性RP延长了其进展为CRPC的时间,改善了CSS率。对合并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经过仔细选择和准备,减瘤性RP安全可行,结合持续的ADT和辅助放疗,疾病进展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七)挽救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放疗后挽救性RP是局部控制的最有效办法,但需兼顾纤维化和放疗后愈合延迟导致的并发症。Chade等[18]的研究结果显示,SRP后5年和10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82%和28%~53%,10年CCS率和OS率分别为70%~83%和54%~89%。术前PSA和Gleason评分是肿瘤局限、进展及CSS的预后因素。病灶局限、外科切缘阴性、无精囊和(或)淋巴结受侵是有利的预后因素,无病生存率为70%~80%,而局部进展前列腺癌患者为40%~60%[19]。与RP相比,挽救性RP后吻合口狭窄、尿潴留、尿漏、脓肿和直肠损伤的发生风险较高。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1%~90%,几乎所有患者丧失勃起功能[20]。总体来说,基础疾病少、预期寿命>10年、术前PSA<10 μg/L、Gleason评分<7分、放疗前无淋巴结受侵、cT1-2期的患者建议行挽救性RP[20]。


鉴于以上证据,我们就RP提出以下共识:


1.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包括主动监测和放疗。


2.中、低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RP。


3.术前有勃起功能、前列腺癌突出包膜风险较低的患者(T1c期、Gleason评分<7分和PSA<10 μg/L)实施保留性神经的手术。


4.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多参数MRI决定是否保留性神经。


5.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包括综合治疗在内的RP。


6.经高度选择的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cT3a、cT3b~T4N0或TxN1期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包括综合治疗在内的RP。


7.RP前不建议常规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局部进展、前列腺体积较大、手术难度较高的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使肿瘤降期。


8.pN0期患者无需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9.前列腺癌突破包膜(pT3期)、外科切缘阳性、精囊受侵、盆腔淋巴结转移(pN1期)的患者建议行辅助放疗。


三、术后生活质量评估和随访


机器人辅助RP后12个月尿控恢复率为89%~100%,勃起功能恢复率为55%~81%;耻骨后RP后12个月尿控恢复率为80%~97%,勃起功能恢复率为26%~63%[21]。年龄和术前性功能与术后恢复情况呈正相关,术后疼痛和精力下降可在术后12个月恢复[22]。对于老年男性(年龄>75岁)患者,基础疾病与RP后并发症呈正相关,与年龄无相关性。当然,年龄越大,术后发生尿失禁的风险也越高[23]。


机器人辅助RP正在逐渐替代开放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腹腔镜RP相比,机器人辅助RP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外科切缘阳性率,术后12个月的尿控、勃起功能及肿瘤学控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目前尚无更多证据表明不同手术方式在肿瘤控制、尿控和勃起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手术经验的增加可以降低RP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肿瘤治疗结果[25]。


RP后6周应检测不到PSA,持续高水平的PSA提示前列腺癌病灶残留,快速上升的PSA提示存在远处转移灶,而迟发的、缓慢上升的PSA提示局部复发。未出现PSA上升而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极少,几乎只发生于未分化前列腺癌[26]。因此,对<pT3N0期、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RP后可以只进行PSA和症状随访。经直肠超声确定RP后复发位置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而MRI增强扫描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9%~100%和84%~88%[27]。


四、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风险超过5%的患者应接受eLND[28],清扫范围包括髂外动静脉、闭孔窝及髂内动脉周围的淋巴结组织。对于pN1患者,此范围可能漏掉24%的阳性淋巴结,清除髂总和骶前淋巴结使该风险降至3%[29]。与局限性盆腔淋巴结清扫相比,eLND使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了3倍[30]。


鉴于以上证据,我们就前列腺癌eLND和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提出以下共识:


1.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不建议实施eLND。


2.如果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超过5%,建议对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eLND。


3.建议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eLND。


4.不建议实施局限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5.如果淋巴结转移阳性,对pN1期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并辅助放疗。对eLND术后<2个淋巴结存在显微转移、PSA<0.1 μg/L且无淋巴结外转移的患者建议观察随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