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子宫肉瘤
2020年06月21日 923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子宫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子宫肌层或者临近组织的子宫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率约为1.7/10万女性,发病高峰年龄较轻,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10%,子宫肉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可能来源于良性子宫平滑肌瘤恶变,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临床表现和体征同良性平滑肌瘤,包括阴道出血(56%),可感觉到的盆腔包块(54%),盆腔痛(22%)以及少见的如子宫破裂导致的腹腔积血以及子宫外受侵、远处转移症状。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8.8%~68%。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化较好,来源于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伴有典型的肌层受侵,容易淋巴结转移。好发于40~55岁,常见临床症状为阴道出血以及盆腔痛,高达25%左右的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虽然子宫肉瘤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缺乏典型性,
但对月经紊乱,特别是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异常阴道排液或原有子宫肌瘤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增大伴疼痛的患者,绝经前阴道流血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患者应特别警惕子宫肉瘤的发病可能。最近有报道显示,绝经后女性子宫积脓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征兆,需予以重视。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临床筛查子宫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有助于鉴别子宫肉瘤与其他子宫占位性病变。子宫肉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由于子宫肉瘤的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性,没有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诊断特异性不高,术前往往难以做出子宫肉瘤的诊断,多数是术中甚至是术后病理才明确诊断。这种情况多见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的患者,涉及到很棘手的补充治疗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保持警惕,细致、深入分析病情。比如,病史上要重视肌瘤结节的快速增大,特别是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的患者更应引起高度警惕。检查时要注意到结节质地较软,辅助检查如超声(如提示血供丰富)和MRI影像的异常描述,术中要有剖视标本的习惯,如发现“肌瘤”切面呈鱼肉状、有坏死灶等,甚至术中即发现肿瘤突破浆膜层,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发现这些异常时,术中即送冰冻病理检查。通过多环节把关,尽量减少术后才意外发现子宫肉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