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怎么回事?
2020年10月13日 81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睾丸鞘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使睾丸在鞘膜腔内有一定的滑动范围。若鞘膜腔内液体超过正常量,即成鞘膜积液。如在精索部位的腹膜鞘状突管未完全闭锁,也可积聚液体,形成精索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的病因
鞘膜积液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不清,病程缓慢,可能与创伤和炎症有关。继发者则有原发疾病,如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创伤、疝修补、阴囊手术后或继发于高热、心衰、腹腔积液等全身症状时,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慢性鞘膜积液见于睾丸附睾炎症、梅毒、结核及肿瘤等。
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
鞘膜积液可见于小儿的各个年龄期,绝大多数为男孩,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一侧或两侧出现包块,由于鞘状突管一般比较细小,因此包块无明显的大小变化。如果未闭鞘状突管直径较粗,一夜平卧后,晨起可见包块有所缩小。女孩偶尔有鞘膜积液,特称为Nück囊肿。鞘膜积液查体时,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1.睾丸鞘膜积液
整个鞘状突管未闭,腹腔内液体经鞘状突管流注于睾丸鞘膜腔。睾丸鞘膜腔与腹腔之间有粗细不等的樵突管相通。睾丸鞘膜腔内有较多积液,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无压痛,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2.精索鞘膜积液
近睾丸部的鞘状突管闭锁,而精索部鞘状突未闭,腹腔内液体经内环部流注于精索部未闭的鞘状突管而止于睾丸上方。囊性积液位于阴囊内睾丸上方或腹股沟内,呈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随精索移动,透光试验阳性,下方可触及睾丸与附睾。
鞘膜积液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等可以诊断。B超检查呈液性暗区,有助于与睾丸肿瘤、腹股沟斜疝等鉴别。
鞘膜积液的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诊断鞘膜积液通常不困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腹股沟斜疝
阴囊内或腹股沟可触及肿物,有时可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肿物可回纳(除非发生嵌顿),咳嗽时内环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2.睾丸肿瘤
阴囊内实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阴性。
3.精液囊肿
位于睾丸上方,附睾头部,多成圆形,体积较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可清楚摸到睾丸,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液体,内含死精子。
鞘膜积液的治疗
鞘膜积液如积液少、张力小、长期不增长而无明显症状者,可不急于手术治疗。特别是1岁内的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机会,如张力较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导致睾丸萎缩者,手术治疗不受年龄限制。
2.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治疗
单纯穿刺抽液易复发,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硬化剂,必须排除鞘膜腔与腹腔相通。因其具有局部形成硬块、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应用尚有争议。
3.手术治疗
(1)鞘状突管睾丸结扎临床最为常用,操作简便,手术效果好。传统的手术方法损伤大,且只能处理患侧,近年来兴起的腹腔镜下鞘状突管高位结扎,能减少损伤,且能探查对侧,成为治疗鞘膜积液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单切口腹腔镜技术,术后腹壁基本无明显手术瘢痕,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2)鞘膜切除或鞘膜翻转术多用于治疗成人鞘膜积液,对于小儿鞘膜积液已摒弃不用。
单切口腹腔镜技术治疗鞘膜积液,术后腹壁看不到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