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萎缩性胃炎

2019年03月01日 84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定义--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战秀岚

 

2.病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2.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3.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5.体质因素: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6.遗传因素: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7.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8.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9.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1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等。

 

3.临床表现--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

 

4.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1)年龄 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

 

2)症状体征 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

 

3)胃镜检查 ①胃黏膜颜色变淡;②黏膜下血管透见;③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④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假息肉形成,而黏膜下血管显露的特征常被掩盖;⑤萎缩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⑥萎缩性胃炎可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黏液,以及反光增强等。

 

4)病理检查 ①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②化生;③增生;④癌变。

 

5)实验室检查 ①胃液分析 A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②胃蛋白酶原测定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③血清胃泌素测定 胃窦部黏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CAG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④免疫学检查 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5.并发症--1.胃出血;2.贫血;3.胃溃疡;4.癌前病变等;

 

6.治疗--1.一般治疗: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2.弱酸治疗: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亦可选用多酶片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行抗Hp治疗;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亦可给予熊去氧胆酸。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反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5.增加黏膜营养;6.五肽胃泌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