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后侧是腘动脉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密集区域,而膝关节后侧肿块也是临床是非常常见的部位。住院医师或年轻医生,在这个位置做手术,一般会比较紧张或担心血管和神经损害,如何在切除肿块时候避免这种血管神经损害呢?这是一个住院医师和患者都关心的实际临床问题。本文做一个科普。
膝关节后侧的血管是从后内侧逐步渐渐移行到膝关节后侧中央的。胫后神经和腘血管基本一致在一起,腓总神经则分离位置在股二头肌腱的后侧,几乎紧贴着。在后侧肌肉中央打开间隙就是腘血管胫后神经,其深度不在最底层,也不在最上层,而在中间浮着的位置。辨别腓总神经很简单,就是解剖看到股二头肌,在其后侧边缘轻轻解剖后,就可以明确看到腓总神经,如果还有第二个解剖学标志物 就是腓骨头的近段后侧,两个解剖学标志可以精准定位腓总神经位置。理解这一段解剖学标志物,基本心中有谱了。
然后要术前观察肿块的位置和这些重要血管和神经的相对位置,决定膝关节后侧S形切口的具体方式,大小。显露后,先解剖分离哪个结构,肌肉如果切断和分离,还是直接到达关节囊位置,是否需要在腓肠肌止点部分分离还是不需要。这些问题作为骨肿瘤医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之后就是肿块切除边界,间室概念,切除范围是否足够大等问题的判断。还有就是哪些位置是可以电刀使用,哪些位置使用剪刀处理细节组织。
做到这里,基本上,手术会游刃有余,膝关节后侧肿块手术边界和保护血管神经就会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操作路径。
以上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术前评估决定成败,对解剖学的理解3D空间相对位置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