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十八节 《伤寒论》六气统治...

2018年07月17日 74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十八节 《伤寒论》六气统治方之二
3、白虎汤
知母六两•18 石膏(碎)一斤•48 炙甘草二两•6 粳(JING)米六合•18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用法】水煎米熟汤成,一次温服。
【主治】伤寒热在阳明,或温热病热在气分、中暑。证见高热,汗出,舌燥,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功效;辛寒清热***
【发挥】
1、温疟 本方加桂枝治温疟,脉象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痛烦,时呕者。
2、寒热往来,热多寒少。 本方加柴胡治寒热往来,热多寒少。
3、湿温 本方加苍术,治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疼。并对风湿热,热偏胜者也可治。
4、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 6 泽泻一两六铢•9 白术十八铢•6 茯苓十八铢•6 桂枝半两•1.5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温服。若用散剂,将上药为末,每服3克,开水冲服,服后多喝开水,汗出则愈。
【主治】外有表证,内有蓄水,头痛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水入则吐或呕吐泄泻。或水肿,小便不利,或痰饮,脐下动悸,或吐涎沫而眩晕者。
【发挥】
1、白带过多 白带过多是湿邪所致,(西医谓因慢性盆腔炎)用本方加大白术量,肉桂易桂枝,使水液运化正常而愈。
2、口流涎水 口流涎水是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水停中焦,不能布散全身,而延本经上溢所致。本方能利水健脾,脾健则运化正常而愈。
3、大便溏薄日行多次 大便溏薄日行多次,是因脾不散精渗于大肠所致,用本方使脾健运,水归清道,大便则正常。
4、耳流清水 耳流清水当责于肾,因肾开窍于耳。症见耳流清水无臭味者,用本方利膀胱之水,则水不犯上于耳而愈。
5、白浊尿 白浊尿是湿邪为患所致,(西说;是普通细菌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用本方利水祛湿而愈。
6、水肿 水肿,尤其是小儿常见,(西医说;肾病综合证,全身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主要是脾失健运,肾阳不足,肺失清降之权导致三焦气化不行所造成。其中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用本方加味治之。
7、眼球胀痛 眼球胀痛伴有上眼睑困乏懒于睁眼、眼压增高者,因脾困湿所致。上下眼包皆属脾,现在脾为湿困,故懒于睁眼,用本方燥湿利水而愈。
8、悬饮 悬饮是气化失常导致水湿停留于肋间所致,(西说;渗出性胸膜炎)此因肺、脾、肾三脏阳虚所致。脾阳虚而运化失权,上不能输精养肺,下不能助肾制水,水湿停留为患。主要是造成胸腔大量积液,压迫肺脏,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症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不得平卧等。用本方加减治疗可愈。
9、气化失常腹胀 水湿停滞,脾失健运,而导致腹胀,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肠鸣矢气,午后尤甚,食欲不振,食后胀满更甚,厌饮水,小便短少,或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天阴下雨尤甚,或下肢有轻微浮肿,脉沉,舌胖,苔腻等。用本方或加味治之。
10、*出汗不止 *出汗不止属湿邪下注,辨清无口苦咽干等少阳证后,可用本方治疗。

5、炙甘草汤
甘草四两(炙)•12 桂枝三两•9 生姜三两•9 人参二两•6 阿胶二两•6 麻仁半升•12 麦冬半升•12 生地黄一斤•48 大枣三十枚(擘)•10只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服药后,再喝白酒适量。
【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功能益气补血,润阴复脉。治气虚血少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胸闷,舌光少苔,及虚劳肺痿。也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等证。《圣济经》曰;津耗散为枯,五脏萎弱,荣卫涸流,温剂所以润之。《性理大全》中载燥属于次寒,无奈当今后人都认为是热。比如夏天,暑热炎蒸,大汗淋漓,肌肉潮润而不燥,深秋燥令气行,人体肺金应之,肌肤干槁而燥,是时火令无权,所以说燥属凉。
【发挥】
1、舌裂纹 舌裂纹是因舌乃心之苗,心阴不足,不能上荣于舌,舌失濡润,则生裂纹,用本方治之。
2、手心出汗 手心出汗,手心虽属心包络部位,但心包是心之外围,与心同气。汗为心之液,汗多则耗伤心气,用本方益气敛阴可愈。
3、肺心病喘息不得卧 肺心病喘息不得卧,(西说;肺炎合并心衰。说是由肺部感染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症见气急、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口唇青紫、脉结代无力等阴阳两虚之证。用本方滋阴益气复脉而愈。
6、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 厚朴(去皮、炙)半斤•24 枳实(炙)五枚•9 芒硝三合•9
【用法】右四味水煎成去滓,入芒硝,用微火一两沸,分温服,得下,余勿服。
【主治】症见发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
【按】仲景《伤寒》中用大承气汤处;有二十五证,其证虽然各有不同,但手法均为泻下。都是为大满、大热、大实而设。诸证脉象多以沉滑而实、弦劲实数为取用标准。凡属阳明腑实者,投之效如桴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