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打呼噜问题导致的疾病1

2017年02月11日 119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打鼾的病人,有时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这些打鼾的病人里很多都是SAHS患者,只是大家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病,更有很多医生,对SAHS的重视不够,那么,SAHS究竟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1.SAHS与2型糖尿病,①SAHS患者长期缺氧,可导致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血液中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可以引起糖原分解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②SAHS可以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增高,使抗胰岛素激素分泌增加,肝脏对血液中抗胰岛素激素的灭活以及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均下降,致使糖负荷时出现高血糖,同时线粒体的有氧代谢受到抑制,为了满足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供能的比例增加,糖酵解增加,也使血糖升高。③SAHS使机体出现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尤其是性激素,如高泌乳素血症,从而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诱发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2.SAHS与精神疾病,躯体化是SAHS患者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种心理症状,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这跟SAHS是一种躯体疾病密切相关,SAHS患者不断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缺氧等呼吸事件会直接引发其躯体反应。可能的机制是,SAHS患者由于睡眠呼吸阻塞发作频繁,长期耐受低血氧而缺乏正常人在缺氧状态下的保护性血管扩张反应,导致大脑长期缺氧,神经中枢受损继发的神经精神异常。研究进一步发现,SAHS除了导致躯体化之外,还可以导致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偏执甚至精神分裂。
       3.SAHS与高血压病,SAHS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5%,且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SAHS引起高血压病机制相当复杂,可能与夜间发生复杂多变(频数、幅度、速度)的低氧血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升高,血管收缩;反复夜间缺氧,再灌注损伤,导致多种细胞受损产生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管再重建肥厚;睡眠片断结构紊乱,加重自主神经混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研究发现SAHS所致高血压往往发生在夜间。
        4.SAHS与勃起功能障碍(ED),①睾酮在促进性器官发育和维持性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体内睾酮水平下降是男性性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SAHS患者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部分或完全塌陷,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患者夜间频繁觉醒,睡眠结构紊乱和睡眠片段化,破坏了睡眠相关的睾酮分泌节律,使患者夜间血清睾酮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降低。②SAHS患者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可对下丘脑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损伤,导致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血清睾酮水平降低。
        5.SAHS与冠心病①SAHS可引起机体缺氧合二氧化碳潴留,机体反应导致反复觉醒从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神经反应,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加,儿茶酚胺升高,血压增高,左心室的后负荷增加,心脏输血量减少,从而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在内膜下,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从而使冠脉狭窄。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加,内皮素水平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坏,导致组织器官损害,代偿性血红蛋白增加,血黏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增大,进而在受损的内皮细胞及粥样斑块上形成栓子。③SAHS患者反复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多种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损伤引起炎症介质,如C反应蛋白(CRP)升高,其中CRP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预测因子,白介素6等水平增加,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基因,多效应的细胞因子,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前炎症介质,进一步促进冠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和形成,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④SAHS患者多较肥胖,存在代谢综合征,进而加速动脉硬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偏高,血甘油三酯偏高,这些物质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6.SAHS与脑卒中,①SAHS患者的内皮素升高,NO水平下降,导致血管功能受损。长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SAHS患者的其他血管异常还包括血小板活化等内皮功能障碍。此外,SAHS患者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对血压变化的脑血管补偿机制受损,以及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②SAHS患者发生低氧/再氧合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从而产生内皮功能紊乱和炎性级联反应,大量的炎性级联反应标志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氧自由基、脂质体过氧化、血管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水平升高,而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水平升高,激活转录因子,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活化,影响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潜在的血栓形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