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门诊实录】女子一月前出现头痛、单侧肢体无力,后在颅内发现脑膜瘤!

2022年04月01日 761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患者资料:赵女士(化名),3月初出现头疼,右腿出现困,疼,随去当地医院检查,核磁显示颅内占位病变,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的门诊中,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

  头痛、单侧肢体无力,警惕脑膜瘤!

  什么是脑膜瘤

  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的肿瘤,脑膜为脑表面的膜样结构,好比脑表面的一层衣服,位于颅骨下面,脑组织的外面。绝大多数脑膜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全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脑膜瘤可分为三级

  一级是良性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特别是生存期最长、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多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级是非典型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五年复发率达40%。

  三级是间变型或恶性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比例是小于3%,生存期最短,五年复发率可达80%。

  通常将非典型和间变性或恶性脑膜瘤称为高级别脑膜瘤。与良性脑膜瘤相比,高级脑膜瘤突出特点是局部侵袭性高、复发率高,对化疗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复发。

  脑膜瘤症状分为两部分

  一、于肿瘤生长之后导致颅腔内物质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与其它肿瘤无特异性,均为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脑膜瘤生长部位不同,而压迫对应血管和神经产生对应症状,生长在视神经管口,可能会较早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改变。生长在前颅底,较早影响嗅神经,出现嗅觉改变。长在后颅凹压迫脑干等结构,可能出现吞咽不畅、脸部麻木等其它神经刺激性症状。。

  总之,脑膜瘤症状由其生长部位不同而决定。常见的表现有慢性头痛、头晕、肢体抽搐、视物模糊、耳鸣、肢体麻木,肢体乏力等。

  诊断脑膜瘤的检查方法: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

  一部分脑膜瘤仅做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均不容易发现。因此对于有脑部相关症状的,症状长期不缓解甚至加重的病人,即使已做头颅CT和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检查报告正常的,一定要做头颅磁共振增强检查以防漏诊。

  MRV: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还需要做MRV(磁共振静脉造影)一个目的是看矢状窦被肿瘤阻塞的程度,如果未完全阻塞要保留矢状窦;第二个目的是看引流到矢状窦的大静脉的位置,在手术中要尽量保留大静脉避免严重的脑水肿和偏瘫。

  脑膜瘤的治疗:目前暂无任何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脑膜瘤

  1.手术切除:为最彻底的方法。

  多数脑膜瘤可以全切除,长期不复发获得治愈,如大脑凸面的脑膜瘤。

  少数脑膜瘤生长的部位特殊,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不一定能做到全切除,但可以切除大部分,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如岩斜部脑膜瘤,海绵窦区脑膜瘤等。

  2.放射治疗(放疗)

  一些特殊部位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无法做到全切除的肿瘤,术后残留的需要放疗治疗,可以减慢或控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其次,肿瘤生长位置深,手术风险很大而难以切除,肿瘤有增大趋势者需要做放射治疗。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WHO分级2-3级的脑膜瘤也需要做放射治疗。

  对于偶然发现无症状或症状轻的老年患者,由于肿瘤生长缓慢,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因为很多人脑膜瘤任其生长5年也不会对生活或者生命构成明显影响。但年轻患者(或者预期寿命大于5-10年的患者),绝大多数建议早期手术,以防长大后手术困难,风险增加!

  姜海涛教授介绍:绝大多数患者的脑膜瘤患者彻底手术切除后不再复发,但仍有个别病例脑膜瘤再生长,生长的部位一般在原来脑膜瘤部位。一般术后第一年复查1-2次,若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异常,复查次数逐渐减少。若复发,如果病人身体条件允许,则可行第二次手术切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