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郭新宾教授:介入治疗为脑静脉窦血栓...

2018年10月09日 81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河健康网讯(记者:王芳芳)大家对脑梗塞很熟悉,但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系统疾病却很陌生,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郭新宾教授。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是血栓引起窦腔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的一种疾病。“在过去,它被视为一种致死性疾病,特别是重型静脉窦血栓,急性期病死率约20-50%。”郭新宾教授给出了这一惊人数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郭新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郭新宾教授介绍,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很多,如妊娠及围生产期、口服避孕药、感染、创伤、颅内肿瘤和凝血性疾病等,多见于孕产妇和口服避孕药年轻女性,“但临床经常有误诊漏诊的情况,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是造成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因此被称为是‘漏诊率极高的中青年生命杀手’。”而对CVST的治疗,虽然方法相对较多,但目前国际上对重型静脉窦血栓的治疗尚没有定论。

  对于该病的临床特点,郭新宾教授指出,“多为中青年发病,尤其是发热、劳累、孕产期会诱发该病,发病时大多为急性(48小时以内)或亚急性(48小时至30天)起病。首发症状主要为头痛伴呕吐及视乳头水肿,伴或不伴肢体瘫痪及肢体抽搐,也可以肢体无力或精神异常起病。严重时可出现肢体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急性期病死率约20-50%。”

  郭新宾教授还提到了另一种颅内静脉窦系统疾病——常见的“偏头痛”。

  当今中国有大量偏头痛、头晕的患者,多见于女性,农村俗称“产后风”。郭新宾教授解释,这些长期偏头痛的病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由慢性静脉窦血栓、静脉窦狭窄引起颅内高压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头痛,并会加重,有的患者视力也会下降。“偏头痛患者十分多见,很多病人四处求医,大量吃药,有时甚至痛苦绝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郭新宾博士介绍,以往神经外科多以“良性颅内压增高”为诊断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创伤大,效果不明显。神经内科多以“偏头痛”为诊断保守治疗,多数远期效果也欠佳。“静脉窦狭窄不同于静脉窦血栓,溶栓治疗无效,需进行窦内支架植入。关键是专业领域医生要进一步认识颅高压导致偏头痛的内在机制。”郭新宾教授表示,介入治疗为大量的静脉窦狭窄导致头痛的患者带来了彻底治愈的全新方法。

  据了解,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郭新宾教授率先在河南省开展对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个体化治疗,采用介入微导管窦内置管溶栓术治疗重型静脉窦血栓,已累计完成50余例病例,治愈率达96%,并受邀在北京脑血管病论坛大会等省内外会议做静脉窦专题讲座。其研究成果在美国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和《Eur J Radiol》(欧洲放射学杂志)发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为神经介入放射领域国际最高水平杂志之一。而针对“偏头痛”,郭新宾教授所开展的静脉窦支架成型术,治疗偏头痛患者达20例,95%例达到痊愈,其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Stroke》,填补河南省空白,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简介:郭新宾,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7年制学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现任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2010年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  10篇。2012、2014年连续2届全国介入放射学大会获得:全国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卫生厅5451资助人才。擅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介入栓塞、脑血管病狭窄支架成形、脑动静脉畸形(AVM)、急性脑梗塞机械开通、海绵窦瘘栓塞治疗、重型静脉窦血栓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至今已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近800例,颅内支架200余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梗塞)、脑静脉窦血栓、偏头痛的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郭新宾教授:介入治疗为脑静脉窦血栓及偏头痛疾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