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瘢痕有话说(分类、瘢痕体质)

2019年01月04日 52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人生难得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碰碰,一不小心留下了瘢痕,要是在脸上或者手上这些外露部位,真的很影响美观!更不要说有的瘢痕还会挛缩、增生、凹陷、颜色不平等等……严重影响生活和心情!
        虽说瘢痕的治疗确实比较头疼,但还是有一些治疗和预防的手段的。主创们将分两期给大家普及一下瘢痕的相关知识。

        瘢痕,也称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自然产物,主要病理特点是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毛细血管异常增多、胶原等结缔组织过度沉积等。
        表皮的浅表伤口可以完全愈合而不留瘢痕,而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则通过瘢痕修复。其形成与否受外伤深浅、部位、皮肤张力、是否感染、内分泌、基础疾病、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

瘢痕的分类:
        主要分为增生性瘢痕和萎缩性瘢痕这两大类。为了后期不同治疗方式,主创们具体再将它们细分为以下几种:
        1.表浅性瘢痕(包括炎症后色素沉着):多见于擦伤或浅II度烧伤,只伤及表皮或真皮浅层,外观稍显粗糙,有时可见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但局部较软。
        2.萎缩性瘢痕:瘢痕表面低于正常皮肤,多由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的创伤愈合后所致,表皮薄、易溃疡。比如最常见的痤疮(也就是痘痘)后遗留的虫蚀样损害。
        3.增生性瘢痕:瘢痕表面高于正常皮肤,好发于损伤累及真皮的创伤,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瘢痕类型。瘢痕局部皮肤增厚变硬,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颜色可稍红或正常肤色,可伴有轻度痒痛等不适症状。增生性瘢痕只在原有的瘢痕上肥厚增生,而不向周围扩展,这是与瘢痕疙瘩最主要的区别点。
        4.挛缩性瘢痕:在易活动的关节部位或面颈部较松动的部位,创面在自行愈合时向中心收缩,周围上皮向创面中心生长,周围皮肤也被牵拉带动向创口中央移动,有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肌成纤维细胞可导致瘢痕继续收缩,使肢体活动受限,造成功能障碍。
        5.瘢痕疙瘩:病变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持续性生长(有良性肿瘤的生长特点,但本身不会癌变,除非反复刺激、破溃继发感染等才有可能导致癌变),呈高起皮肤表面、质地硬韧、颜色发红的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有时形如蟹足、蜈蚣,故中医称为“蟹足肿”),好发于前胸、肩、颈、耳垂等部位。其发生和特异性体质有关。

(图片来自《皮肤性病学》第8版教材)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瘢痕体质”。
        做手术或留下明显瘢痕的朋友们可能都听说过“瘢痕体质”这个词儿,简单来说,就是比一般人更容易留下瘢痕。
        大家常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手术或受外伤后留下的瘢痕比别人重,就是瘢痕体质。
        事实上,关于这个重到何种程度就算瘢痕体质,医学上并无定论,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检查手段对其作出判断。一般来说,认为那种受到一个小小的损伤就会导致一个很大的、超出受伤范围的瘢痕才叫做瘢痕体质。因此从这个定义上来说,真正瘢痕体质的人很少见。
        所以,“瘢痕疙瘩”更常见于“瘢痕体质”的人,这类人对于创伤修复不能做出很好的调节,平日里尽量避免局部创伤很关键。

了解了什么是瘢痕,
那么瘢痕应该怎么治疗和预防呢?
且听下回分解*^_^*~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