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尿频,尿急,尿失禁”,让膀胱不再失控
2020年10月15日 10286人阅读
很多患者在门诊和我诉苦:“我每天都觉得小便憋不住 ,总要跑厕所,一天十几、二十次的,有时来不及甚至会尿在裤子上,每天什么事都做不了,要疯了!” 你知道吗?四十岁以上人群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可能有这个难言之隐,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朋友们!
所以她们到底怎么了?听听泌尿科医生怎么说!
尿失禁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全国约有 1 亿人受尿频尿急困扰,并且她们往
往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年轻。欧洲一项针对 29500 名女性的研究显示,在平均年龄大约 45 岁左右的女性中,约 35% 的人都有漏尿的现象,这意味着,10 个女性中就约有 4 个人受到尿失禁的困扰。不夸张地说,尿失禁就在我们身边。很可能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中就有尿失禁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尿失禁可表现为多种症状,以下2种类型较为常见:
压力性尿失禁:该类患者会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或做任何对腹部造成压力的事情时发生尿液的漏出。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已生育的妇女。
急迫性尿失禁:该类患者经常伴有尿急的症状,当有强烈的尿意时,还未到达厕所尿液就不自主地流出,或听到流水声包括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患者常伴有夜尿增多,每晚需要起床排尿好几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临床上把这种症状称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尿失禁不仅让人尴尬,更重要的是不及时就诊,尿失禁程度加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的病人长期使用尿垫容易造成反复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结石,严重者还会影响肾脏功能。
尽管尿失禁发病率很高,但是得到合理治疗的病人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女性对此认识不足,或羞于启齿,不愿就医;还有一些人病急乱投医,甚至依靠所谓的偏方、秘方和保健品来“治疗”,结果是得不偿失。
那么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应该怎么治疗呢?
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动症都可以先尝试行为和药物等保守治疗方式,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压力性尿失禁可以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而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考虑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肉毒素注射等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1.行为治疗:
包括减肥,戒烟,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避免或减少腹压增加的活动。治疗便秘等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同时盆底肌训练可以有助于改善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症状。
盆底肌训练: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不少于3 s,松弛休息2~6 s,连续做15~30 min,每天重复3遍;或每天做150~200次缩肛运动。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应在训练3个月后门诊随访。盆底肌训练可采用生物反馈方法,疗效优于单纯医师口头指导患者的盆底肌训练。文献报道,盆底肌训练的短期有效率可达50%~75%。但盆底肌训练存在依从性差、训练技巧不易掌握的缺点。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膀胱过度活动症重要且基本的治疗手段。一线药物主要包括,米拉贝隆,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
如果已经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3~4周效果仍然不好,那么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
3.手术治疗
(1)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长期有效坚持盆底肌训练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可直接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主要的方式有TVT,TVT-O,TOT等。相当于在已经薄弱的盆底肌肉中为尿道周围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物,从而使尿道括约肌更好的发挥控尿的作用,使漏尿的现象能够明显好转或消失。该微创手术成功率非常高,术后超过95%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好转。
(2)肉毒素注射
对于行为和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可以考虑膀胱壁内肉毒素注射,肉毒素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起到松弛膀胱痉挛肌肉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顽固性尿频,尿急的症状。肉毒素能够控制膀胱收缩4~6个月,个别人可能效果会延长到9个月,但是多数患者可能需要重复注射。
(3)骶神经调控(膀胱起搏器)
美国FDA推荐的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的适应证包括:顽固性的尿频尿急症、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所以骶神经调节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效果非常好。全球目前已有超过30万人植入,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成功治愈率超过80%。
骶神经调节分两个阶段,测试阶段和植入永久起搏器阶段。测试阶段患者只需用很少的费用进行一个微创可逆的小手术,经过2周左右的观察,如果症状改善超过50%,则可以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
在此医生特别提醒!!!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症状一定要重视,不用忍耐,找对医生积极治疗,即可摆脱束缚,重享畅快人生!
文章来源:陈小楠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