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伤胃药物,请搭配胃药一起服
2020年11月09日 10772人阅读
这些伤胃药物,请搭配胃药一起服
我们都知道,家中小药箱往往会添置一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比如现在处于乍暖还寒的时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就派上用场了,可以缓解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头痛和发热。
但是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服用解热镇痛药时会感觉胃不舒服,这是因为有些药物对胃不太友好,会引发“药物性胃病”。在此列出一些药物以供大家参考,服用时切记要注意保护好胃。
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影响
胃是各类食物、饮料和药品的“加工厂”,里面装满了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用于消化,而胃黏膜屏障负责把胃液和胃粘膜隔绝开,以免误伤人体。咱们吃进去的东西,都要顺着食道来到胃里受胃液的“洗礼”,并与胃黏膜“亲密接触”一番再进入肠道。而有些药物成分就会趁机“欺负”胃,造成胃黏膜损伤。
临床常用的药物中容易伤胃的有下面这几类1。
1.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 如扑热息痛、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等。
伤胃原因:在胃内直接发动攻击,损伤胃黏膜,还会刺激胃酸分泌,抑制具有护胃功能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轻则引起上腹疼痛不适,重则引发产生急性糜烂性胃炎甚至胃出血。
2. 抗菌药 如四环素、甲硝唑、呋喃类、红霉素、磺胺类药等。
伤胃原因:抑制胃黏膜分泌各种防御物质(如黏液、前列腺素、碳酸氢钠),削弱胃黏膜的屏障能力,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还会加重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
3. 激素 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伤胃原因: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减慢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可能引起胃炎或胃溃疡。
上述药物,如果短期大量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很可能就会引起药物性胃病。药物性胃病可引起胃痛、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导致胃糜烂和出血。面对这一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2。
见招拆招,护胃组合拳
由上面的例子可见,药物伤胃一般是从四个方面入手的:
1.药物成分直接刺激和损伤胃黏膜;
2.抑制胃黏膜分泌的防御物质,削弱胃黏膜的防护能力;
3.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让胃黏膜遭受更强攻击;
4.减慢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降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1。
为了应对药物的攻击,可以采取下面这几种方法加强胃的防御能力,减少胃粘膜的损伤。
1.遵医嘱用药 看病时,要与医生说明自己是否有胃病史,方便医生开具更适合的处方。并且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不可超量或超时。
2.能免则免 如果有胃病或胃溃疡的患者,尽量避免口服上述药物。
3.选安全剂型 使用直接刺激胃粘膜的药物时,可选用肠溶片或胶囊等,避免药物成分在胃里释放。
4.避免空腹服药 除了有特殊服药时间要求的药物,建议伤胃的药尽量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5.密切观察 服药过程中出现胃部不适或胃痛,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6.搭配护胃药物 如果不可避免地要服用一些药物并引起了胃痛等症状,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替普瑞酮等1-4。
建议可将把铝碳酸镁列入家中小药箱清单中,它是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可以中和胃酸和结合胆酸,让胃的pH值维持在3~5;铝碳酸镁可以在胃中形成层状网络晶格结构,给胃黏膜多加一层“防护围墙”,隔离损伤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的攻击;还能促进各种防御修复因子的合成,增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
剂型的选择上,比较适合家庭常备的是铝碳酸镁咀嚼片,方便存放,服用方便,无需用水,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发作时只要嚼一嚼,就能快速缓解胃部不适症状。
希望大家在服用药物时,记得给胃多一些关注,多一层保护,多一份健康。
1李定国. 吃药,要提防药物性胃炎[J]. 健康博览, 2006, 000(007):25-26.
2张禹. 盘点那些伤胃的药物[J]. 家庭医药, 2012(8):62.
3郑丹. 如何预防药物伤胃[J]. 保健与生活, 2014(5):20.
4古春慧, 张克涛. 药源性胃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03(19):106.
(图片来源:达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