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疾病特点与治疗护理
2021年12月05日 86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什么是丹毒?
丹毒又叫网状淋巴管炎,是细菌通过皮肤的细微破损,或经血液转移引起的局部皮肤和淋巴管系统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丹毒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病原体主要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少部分为其他亚型的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最常见的诱因包括脚癣(下肢)和鼻炎(面部),搔抓或按揉后导致皮肤出现细小损伤,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丹毒的发病特点有哪些?
起病特点:起病急剧,进展快速。
前驱症状:畏寒、发热、头痛、恶性、呕吐等。
皮疹表现:最常见于面部和下肢,表现为水肿、红斑,颜色赤红如涂丹,表面发烫,伴有压痛,有时可有水疱、脓疱、渗液、溃疡、坏死等;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见图1)
血常规特点: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C反应蛋白增高。
可能的并发症:丹毒若不积极治疗,可能引起皮下脓肿、血栓性静脉炎、肾炎、心肌炎、败血症等其他疾病。
图1. 面部和下肢丹毒(大疱型)的临床表现
丹毒的治疗和护理要点有哪些?
治疗要点:积极抗菌治疗,早期、足量、有效、系统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2周左右。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头孢类、磺胺类或红霉素等。
局部肿胀、渗液时外用复方黄柏液、依沙吖啶等溶液湿敷,也可外涂金黄膏、鱼石脂软膏等抗炎消肿,皮肤破溃者可外涂抗菌素药膏。
护理要点: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处(下肢),减轻肿胀。
丹毒患者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面部丹毒患者严禁抠鼻挖耳,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鼻炎等面部疾病;下肢丹毒患者,应穿棉质透气鞋袜,保持皮肤干燥,如有脚癣、湿疹等皮肤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搔抓。一旦病情出现复发迹象,建议尽快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 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 曹双林,傅琳玲;第三篇 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丹毒;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P481-482.
2. O'Connor K, Paauw D. Erysipelas: rare but important cause of malar rash[J]. Am J Med. 2010 May;123(5):414-6.
3. Edwards J, Green P, Haase D. A blistering disease: bullous erysipelas[J]. CMAJ. 2006 Aug 1;175(3):244.
※本文内容主要由刘玉华护士编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