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冗长导致便秘的治疗

2018年08月27日 949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二科、便秘肛肠简

河北省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

赵士彭

 

1 概念

    成人结肠冗长症是一种先天性结肠畸形,发病率很低,是结肠在发育中再生长所致。Arbuthnot  Lane认为增长的结肠可以引起便秘,因而提出了结肠冗长的概念。由于结肠增长,而且相对固定于肝脏、脾脏以及侧后腹膜,所以导致结肠的某一段或几段解剖部位迂曲,肠管的不通畅引致反复腹胀、腹痛以及便秘与腹泻交替的临床症候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赵士彭

    尽管结肠的长度与人种、身高、体型以及性别有关,但中国成人的各节段结肠的解剖长度大致恒定,并且解剖部位相对固定于侧腹膜或肠系膜。一般成人升结肠长度为15cm,横结肠55cm,降结肠20cm.乙状结肠40cm. 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活动范围分别在两侧髂嵴连线上及下腹部。如果超过正常值及活动范围增大者可诊断为结肠冗长症

    有学者研究了非洲人,亚洲人和欧美人的乙状结肠长度,乙状结肠长度为非洲人60.9 +/- 14.4 cm, 亚洲人41.3 +/- 12.2 cm and 白种人 44 +/- 11.6 cm ,90%的非洲人乙状结肠冗长,与其肠扭转发生率较高有关。

 

    正常儿童乙状结肠长度标准:小于1岁为(21.8±6.3)cm,1-5岁为(29.4±3.5)cm,5-10岁为(33.2±0.8)cm.超过正常标准40%并有便秘腹胀等症状者可诊断为乙状结肠冗长症。

 

2  分型

根据冗长结肠累及的部位、范围,可将结肠冗长分为3型;Ⅰ型为单节段结肠的冗长,Ⅱ型为两节段结肠的冗长,Ⅲ型为3节段以上的结肠的冗长。临床上以Ⅰ型和Ⅱ型多见,而Ⅲ型罕见。

3  病理

病理结肠肠壁可有增厚,肠腔不同程度扩张,结肠慢性炎症。可见少量退行性变的神经节细胞;部分区域肌层厚薄不均,走向紊乱,倾向于结肠发育异常

4  诊断

①腹痛、腹胀或长期顽固性便秘;部分可因肠功能不良,偶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②长期便秘者可在腹部扪及条索状、质硬且活动度较大的包块,通便后包块减小或消失,症状缓解或消失。③X线钡剂灌肠是诊断结肠冗长症重要手段,可发现结肠蠕动较差,病变肠段迂曲。④排除肠道占位病变或肠激惹综合征等其它疾病。

5  并发症

    结肠冗长引起的病症主要有肠扭转、肠梗阻和顽固性便秘,肠套叠等。

    结肠冗长引起的肠扭转主要是乙状结肠扭转,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乙状结肠过长而活动度大,乙状结肠系膜过长而粘连、瘢痕收缩、旋转,乙状结肠肠曲两端之间的距离过近,再加上突然进食大量纤维素性食物,突然体位改变等原因而发生。可顺时针扭转180°~540°,或逆时针扭转180°~360°。

结肠冗长引起顽固性便秘。据文献资料报道,乙状结肠冗长引起的便秘约占小儿慢性便秘的25%。最早可在生后6个月发病,多数在3岁以后出现症状,5岁以后就诊者占80%。患儿有明显腹胀和间歇性腹痛。腹胀是由于潴留在乙状结肠的粪便堵塞所致,腹痛则由于近侧降结肠蠕动亢进、乙状结肠痉挛所致,排便后腹痛、腹胀即缓解。

肠套叠:一般认为全结肠冗长,回盲部游离冗长,引起回盲部和升结肠套入横结肠。

6  治疗

    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特点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 经钡灌肠发现结肠冗长的病人并不少,未并发便秘者或症状轻微者,一般首先应行保守治疗,包括积极调节饮食和排便习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服用肠动力促进剂、菌群调节制剂、容积性泻剂和不含刺激性泻剂的中药制剂,但尽量不用含蒽醌类物质的刺激性泻剂,必要时也可行灌肠治疗。约40%~50%的病人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结肠冗长症的提出者 Lane曾是结肠切除术的支持者,早在1909年Lane即尝试用结肠切除来治疗冗长结肠和特发性便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随后手术效果引起争议,目前仅对较少有明确手术指征的病例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⑴对结肠冗长所致的顽固性便秘。

⑵对经积极保守治疗1年以上而无效的病人应考虑手术治疗,切除冗长的传输缓慢的结肠肠段。

⑶保守治疗中出现肠套叠、肠扭转、肠道溃疡、肠道肿瘤等合并症时,可择期手术治疗。

    Hughes于1981年报告17例,5例行乙状结肠切除,12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后13例效果良好。Goligher1984年报告10例,8例行结肠次全切除,2例行全结肠切除,术后6例效果极佳,每日排便1~3次,余4例也有明显改善。Pena1992年报告105例,成功率89%。国内近年大量资料也显示手术效果比较理想,有效率在75%~86%。

    由于乙状结肠冗长段大多数存在肠神经节细胞固缩、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 提示肠神经节细胞功能受损, 因而可能决定了乙状结肠

冗长症的临床表现与先天性巨结肠部分相似,也应考虑是否为原发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 仅仅进行结肠切除往往是不够的。有研究表明, 10%的病人进行结肠切除后复发便秘, 需再次进行直肠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许建,李先华,彭强。乙状结肠冗长症:一种特殊类型的先天性巨结肠同源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四川医学2008年第29卷(第9期)1194-1195

2 翁一珍,陈绍红,杨小进等。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345-346.

3 徐伟立,李索林,时保军,牛爱国。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3),200-201

4 Madiba TE, Haffajee MR, Sikhosana MH. Radiological anatomy of the sigmoid colon.Surg Radiol Anat. 2008 Jul;30(5):409-15.
5 王正康。结肠冗长症的外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年第22卷第12期710-711

6 王根本,临床解剖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2

7 郑芝田,胃肠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