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之辨

2020年06月10日 83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发病往往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临床上,除外各型肺炎、肺结核、肺胸部肿瘤、肺水肿等因严重疾病引起的咳嗽,大多数急慢性咳嗽可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治疗,且疗效不亚于单纯西医治疗。然而,咳嗽发病症状虽相似,病机却各不同,临证处方自然有别。一般来讲,要明确咳嗽病机,先要分清咳嗽来源,后要辨清咳嗽寒热,阐述如下:

一、 分清咳嗽来源

中医门诊临床所见主要分为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扩等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咽喉源性咳嗽即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咳嗽;鼻后滴漏综合症即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其他类型的咳嗽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咳嗽来源不同,往往病机也不同,如过敏性鼻炎源性咳嗽中医病机往往肺气虚寒为多;急性支气管炎源性咳嗽中医病机往往风热居多;治疗起来前者往往玉屏风、小青龙思路;后者则往往小柴胡、止嗽散思路;假设在中医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应用止嗽散的思路去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咳嗽,疗效往往相去甚远。那么临床上如何来分清咳嗽来源:

(1) 气管肺源性咳嗽:胸中气逆不得不咳、喉中痰涌而咳、胸部憋闷而咳;夹痰者多;咳声较长;重则日夜均咳,轻则单纯日咳;咳嗽发病前多有感冒史或肺部疾病病史。

(2) 咽喉源性咳嗽:咽痒则咳、咳多咽痛、咽中异物感而咳、多言则咳;夹痰者少;咳声较短;日咳为多;查体咽喉壁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好发人群以教师为主。

(3) 鼻后滴漏源性咳嗽:感觉喉中有痰而咳、因痰而咳、劳累后易咳;夹痰者多;咳声较空;晨咳为主;多伴有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目痒流泪等症状;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病史。

二、 辨明寒热病机

对于咳嗽的病机辨证,寒热至关重要。中医门诊临床所见咳嗽,往往热咳多于寒咳。虽从病因上讲,多数病人“感寒”而发,然而邪气相同,发病却相异,由于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大部分咳嗽“从阳而化”;此外不能排除少部分病人因频用抗生素而致机体阳气被遏、或年老久病之体咳嗽久治不愈者可“从阴而化”。实际临证过程中,往往气管肺源性咳嗽热多寒少;咽喉源性咳嗽热者多;鼻后滴漏源性咳嗽寒者多:

(1) 热咳:痰少;痰质粘稠多于稀薄;相对难咯;青年人或阳气素盛之体易感;病程相对较短;多伴有咽痛、发热、便秘、易汗出、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升高等。

(2) 寒咳:痰多;痰质稀薄多于粘稠;相对易咯;老年人或阳气素衰之体易感;病程相对较长;多伴有头痛、身痛、怕冷、便稀、无汗出、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正常或偏低等。

如此,分清咳嗽来源,辨明咳嗽寒热,辨证处方则轻松许多,如气管肺源性咳嗽,偏热兼喘者麻杏石甘汤;偏热不兼喘者止嗽散合小柴胡汤;偏寒兼喘者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偏寒不兼喘者止嗽散合杏苏散或三子养亲等。咽喉源性咳嗽偏热者多,临床多以养阴清热利咽解毒治法为主,常用银翘散、牛蒡解肌汤,或六味地黄丸,以及西青果、木蝴蝶、胖大海、射干、马勃、板蓝根等利咽之品。鼻后滴漏源性咳嗽偏寒热者多,或有郁而化热之象,临证常以温肺通窍、益气固表、祛风抗敏治法为主,常用玉屏风散、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芍药甘草汤等。以上辨治过程出自个人辨咳经验,唯限于中医门诊常见咳嗽,仅供参考,实际治疗还需依靠医者一丝不苟的辨证以及精当的用药,方可效如桴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