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危险信号及预防
2020年01月19日 84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卵巢恶性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3%,仅次于宫颈癌,而居第二位,多发生于40~50岁,此病不易早期发现,确诊时60%~70%已属晚期,死亡率高,般5年生存率仅25%~30%。卵巢癌以上皮性肿瘤为多见,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淋巴道也是重要转移途径,血行转移少见。
一、危险因素
1.“不断排卵”致癌学说 有资料报道未生育妇女的卵巢癌较一般妇女发生率高。主要因为此类妇女的卵巢处于不断排卵状态,卵巢排卵造成上皮细胞的损伤,在反复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上皮增生和囊肿,促发癌变。
2.病毒感染 有人发现在青春期前患风疹者,可导致卵巢早期受损,使卵巢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但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的人群,卵巢癌的发病率则有所降低。
3.环境污染 放射损伤、工业污染、高脂肪饮食等均可引起卵巢癌,如石棉、滑石粉已均被证明与卵巢癌发病有关。
4.遗传因素 有20%~25%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家族史。有人报道,多数病例似由常染色体遗传。遗传情况常有三种类型:
(1)家族性卵巢癌综合征:如母亲或姐妹中有患卵巢癌者,本人属高危人群,其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高。
(2)乳腺卵巢癌综合征:母亲或姐妹中有患一种或两种癌者,本人患卵巢癌的危险性可达50%。
(3)与其他恶性肿瘤并存:有癌家族史者,患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危险性均增加。
二、异常表现
1.下腹不适或盆腔下坠:可伴胃纳差、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多因肠蠕动及体位变化时肿瘤受牵扯所致,尤其以进食后盆腔内不适最常见,是其特征性表现。
2.尿频及下腹痛:多为晚期症状,因肿瘤附近器官受到牵拉或受压迫所致,疼痛可向大腿、会阴或肛门等部位放射。
3.腹部膨胀感,腹部增大及肿块:卵巢癌即使临床早期也可以岀现腹水,或肿瘤生长超出盆腔,在腹部可以触及肿块。患者自己察觉腹围增粗,裤腰紧小或自行发现肿块。
4.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可使雌激素或雄激素分泌过多,可有性早熟,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闭经或男性化现象。
5压迫症状:肿块伴腹水者,除有腹胀外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横膈抬高可引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悸,由于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腹壁及下肢水肿,肿瘤压迫膀胱、直肠,可有排尿困难、肛门坠胀及大便改变等。
6.食欲缺乏、腹胀、消瘦、乏力、体重下降等。
7.癌转移所产生的相应症状。如肺转移而产生干咳、咯血、胸水及呼吸困难;骨转移可产生转移性局部的剧烈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肠道转移者可有大便变形,便血严重者因发生不可逆的肠梗阻而死亡。
三、预防
1.高危因素的预防:避免长期服用激素,绝经前后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应注意使用孕激素,并严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老年妇女要注意适当体育锻炼,避免过度肥胖。有乳腺癌、宫颈癌、月经不规则、内分泌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的妇女必须定期体检。
2.重视普查:3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3.育龄妇女,若发现盆腔有肿块,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査,鉴定其良恶性。绝经期及青春期发现卵巢肿块,一般恶性可能大,应从速就诊。
4.预防性卵巢切除:50岁以上妇女因其他原因行子宫切除术时,应同时行双侧卵巢切除。
5.子宫内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严密随访,对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6.因生育需要保留一侧附件的卵巢癌患者,待完成生育后,必须尽早切除对侧卵巢和子宫。
7.警惕不能解释的小腹不适并及时就医。
四、危险信号
1.隐约的下腹不适、消化不良、腹部胀气或感觉胀满,尤其进食后盆腔不适。
2.内分泌失调及第二性征出现。
3.更年期阴道不规则出血、异常排液或白带异常。
4.排除怀孕后的女性出现腹部进行性增大。
5.无名原因的腹水。
五、高危人群
1.患不孕症、早发月经及绝经推迟者。
2.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者。
3.直系亲属中有癌症,特别是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结肠癌的女性。
4.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的体检要求:每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普通人群可每两年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内容如下:
(1)妇科检查:多数盆腔肿块及卵巢异常可以通过妇科检查被发现,但较小的肿块或较肥胖者很难通过盆腔检查被发现。
(2)B超检查:是筛查盆腔肿块经济、迅速而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经阴道B超检查更能准确显示卵巢的异常。高度怀疑卵巢恶性肿瘤,而又缺乏证据或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行CT检査。
(3)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检测:卵巢肿块性质不明时CA125以及其他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诊断。
(4)有家族史者,检查BRCA1(乳腺癌癌基因)和BRCA2,可以进一步筛选家族中的高危个体,但这项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只有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