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齐上阵,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保驾护航

2022年04月17日 82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初见肿瘤”

        来自湖南长沙的王女士今年49岁,3个月前开始发现大便出血,当时以为是痔疮,没有在意,2周前大便出血未见明显好转,偶尔还会有大便困难的症状出现。这下可不敢马虎,王女士在老公的陪同下赶紧到医院检查,化验大便隐血2+,接诊的外科医生细心的做了肛门指检,并告知其长了“直肠息肉”,需要进一步做结肠镜明确诊断。不查不知道,医生在肠镜下发现距肛门3cm处的直肠内可见一个不规则的大肿瘤,累及肠腔已经超过半圈了。肠镜活检病理提示为腺癌。王女士所患正是低位直肠癌,当时就在当地住院评估。所幸的是,CT提示肿瘤并未扩散至肝、肺等远处器官,但肿瘤距离肛门太近了,手术无法保住肛门,需要切除肛门和肿瘤,然后做永久结肠造口。

        “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王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切除肛门,成为一个造口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而影响更大的则是整个家庭的心理和社会压力,王女士不愿接受命运的不公。夫妻二人虽辗转各大医院,却均被告知保肛无望。绝望之际,王女士的朋友无意中发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刘忠臣教授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方面的专家,经过检索,网上确实有很多原先以为自己保肛无望的直肠癌患者经过刘忠臣教授的妙手回春,保肛得偿所愿。

        怀疑中带着希望,刘女士奔赴上海,寻求刘忠臣教授的救治。刘教授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肛门指检发现肿瘤下缘位于肛管齿状线上2cm,直肠磁共振提示肿瘤最大径达3.5cm,影像学分期为T3aN2bM0,已经是3期直肠癌。初步评估后,刘忠臣教授认为“保肛有希望,但目前肿瘤较大,侵犯较深,先做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根治把握更大”。王女士表示不解,为何可以做保肛手术,却要先做其他治疗,放化疗有这么神奇吗?诶!

第一匹马 新辅助放化疗(CRT)

        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及乳腺癌的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增加,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部分病例需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同时接受放射线治疗和化疗),使肿瘤降级、降期,达到更满意的手术切除,并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如今,放化疗技术的逐渐成熟,进一步提高了保肛率、肿瘤降期率和根治率。相关文献研究表明,新辅助放化疗后约15%的患者可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约60%的患者出现部分缓解,总治疗应答率达到约75%。根据最新的CSCO指南,对于肿瘤侵犯较深(T3+)或有局部淋巴结转移(N+)的初诊直肠癌患者,需要行正规新辅助放化疗,总治疗疗程为5周25-28次盆腔放射治疗(总剂量45-50.4Gy),同步口服化疗药(卡培他滨),然后等待6-11周的间歇期后再评估手术治疗,以便使患者能从术前放化疗毒性中恢复和肿瘤的充分退缩。退缩不满意的可在间歇期继续巩固静脉化疗。

“再见肿瘤”

        525次的同步放化疗,虽然让王女士倍感煎熬,但放疗结束时,原本存在的大便出血和大便困难的症状有明显减轻。忐忑中复查了直肠磁共振,他发现自己是75%放疗应答中的一员,并且局部肿瘤较前有明显退缩,肿瘤最大径只有1.5cm,原本系膜内的肿大淋巴结也不那么明显了。考虑到放化疗治疗效果较好,保肛的机会更大了,王女士和家人也信心倍增,决定回家休息6周后手术治疗。

“三见肿瘤”

        希望中带着期待,6周后的金秋十月,王女士再次奔赴上海,距离她第一次发现肿瘤,已经过去了3个月,相比当时的焦虑无助,此刻她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心里也更加笃定。

        刘忠臣教授团队再次行术前评估后,发现肿瘤较前继续缩小,肿瘤最大径只有不到1cm,这对患者和手术团队来说是绝对的好消息,完善检查后决定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这时候王女士的老公带着疑惑地问到我:为什么要用腹腔镜做手术,直接开大刀不是做的更彻底干净吗?诶!

第二匹马 腹腔镜微创技术(MIS)

        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概念,是在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形成人工气腹以提供一个进行观察和操作的空间。手术器械通过一系列的穿刺孔经导管引入腹腔,进行分离、电凝、结扎及缝合等步骤。除了切口微创,另一个优势则是突破直肠手术的禁区。低位直肠位于盆腔底部,周围包绕直肠系膜,且周围脏器复杂,空间狭小,做中低位直肠手术犹如在土坑里拔萝卜,只能延直肠系膜一点点地分离。手术越靠近肛门,就越困难,特别是肥胖男性,传统的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的周围,视线已经难以达到,只能凭借医生的手感进行分离。因此,对于低位直肠,特别是超低位直肠手术,传统开腹方法已无法精准地分离解剖,这些病人在以前只能遗憾地选择切除肛门,做永久造口。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经验丰富的治疗团队可以凭借腹腔镜的视野优势,突破手术禁区,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

        “哦,原来如此”,王女士感受到技术革新的红利,“腹腔镜手术不仅切口小,恢复快,还有这么大用处呢!”手术前,刘忠臣教授再次为王女士做肛门指检,确认直肠肿瘤有明显缩小,而且肿瘤的下缘距离齿状线比原来高了5毫米,但肿瘤位置仍然较低,用传统方法保肛困难且往往需要加做预防性造口,因此,需要用专用器械行精准功能保肛手术(PPS术)。“早就听说PPS保肛手术”,夫妻俩问道,“那到底PPS手术有什么优势呢?”诶!

第三匹马 超低位直肠癌精准功能保肛术(PPS)

        针对超低位结直肠癌手术中视野暴露差、操作空间有限、切除及缝合困难、保肛术后功能差等一系列问题,刘忠臣教授团队通过10余年的临床攻关,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超低位直肠癌精准功能保肛术(PPS),成果破解了一系列的保肛难题,应用精准吻合器,使得手术医生能够做到精准切除肿瘤,让90%原本需要切除肛门的患者成果保住了肛门,而且保留了肛门功能!

此外,低位直肠手术风险高,容易出现吻合口漏,许多中心因此需要行临时小肠造口,并且需要二次手术还纳造口,时间和经济成本因此成倍增加。为攻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难题,经过实践和研究,从PPS1.0到PPS2.0,再到去年的PPS3.0,大大降低了吻合口漏发生率,而且不需要行临时小肠造口,实现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无切口、无造口、功能好、一次成的目标。

“不见肿瘤”

        终于到了考验刘忠臣教授团队的时候时,所幸王女士并不肥胖,腹腔内操作较顺利,而肿瘤退缩后,位置、大小都比较满意,PPS手术比传统手术多了经肛精准切除吻合的步骤,时间上多出1小时。这多付出的1小时的精细操作,让主任消耗了不少体力,但能挽救患者的肛门功能,团队心里尽是欣慰,深感值得。最终,手术耗时4小时圆满结束,达到无切口、无造口、一次成功的目标。手术后王女士恢复良好,术后7日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9日圆满出院。目前王女士已术后4月,每日大便2-3次,能控制固体和糊状大便,效果满意。

        王女士的病例,只是我们300多例PPS患者手术的一个缩影。一个成功的手术,离不开精湛的技术,更离不开成熟的团队。“三驾马车”是后盾,医者仁心是驱动,追求卓越是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