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有哪些?
2016年10月11日 1538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幽门螺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素,但是我们没有火眼金睛,肉眼并不能看到它,为此,人们发明了多种照妖镜,分分钟让幽门螺杆菌现原形。“妖怪,哪里逃!”
图片by 董锦沛
由于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检测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取材有无创伤性,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两类:
一、侵入性的检测方法:
指依赖胃镜取材的检测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二、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
包括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13C/14C呼气实验。
组织学检测:
通过胃镜钳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切片、染色的方法。由于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在胃窦部,通常在胃窦处取材。组织学检测方法能诊断98%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假阴性主要见于下面几种情况:
①活检组织取材太小,包含的幽门螺杆菌量少。
②在胃黏膜的病变处取材,但病变处的环境已不适合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定植的菌量减少。
③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于胃黏膜表面,若取材太深,亦可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组织学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反映取材部位有无幽门螺杆菌,如果取材部位的环境不适合幽门螺杆菌生长,细菌定植量少,会造成检出率下降。
细菌培养:
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条件为37℃,微需氧,对营养要求很高,一般需3-5天才可以形成菌落,多用于科研。在临床中,不规则治疗后、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的胃内环境已不适合幽门螺杆菌定植,可因胃黏膜内幽门螺杆菌的量减少而出现快速尿素酶及呼气实验假阴性的现象,此时可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药敏实验。
快速尿素酶实验: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特征性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NH3及CO2,NH3使尿素酶试剂变为碱性,试剂中的酚红由黄色变为红色。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价廉的优点。
由于胃黏膜的环境仅适合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其它产尿素酶的过路菌含量很少或者尿素酶活性很低,实验中产生的NH3很少,经缓冲液缓冲后不足以改变试剂的PH,不会使酚红由黄色变为红色,因此该方法特异性很高。
快速尿素酶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95%之间。研究显示,标本中幽门螺杆菌的量达104时才能显示阳性。
假阴性主要见于下面几种情况:
①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于胃窦处,其它部位取材含菌量少,造成假阴性。
②不规则用药后(包括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造成幽门螺杆菌的数量减少。
③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癌、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内环境不适合幽门螺杆菌生存。
④活动性出血时影响局部的PH。
⑤长期低胃酸,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减少。
⑥由于该检测方法为酶促反应,还会受到反应时间长短、环境温度、试剂PH等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结果判断是通过肉眼进行的,所以可能会存在误差。
13C或14C尿素呼气实验:
原理为通过口服13C或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经胃粘膜中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分解,产生NH4+和HCO3-,HCO3-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在肺中以CO2形式呼出。收集受试者服药前后呼出的气体,检测呼出气体中同位素标记的CO2,就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13CO2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无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均无任何危害,适用于所有年龄和类型的受试者,包括孕妇和儿童,但检测费用较高。14CO2检测费用低,虽有一定的放射性,但放射剂量很低,有研究显示其剂量仅相当于胸透照射剂量的1/7,或暴露于自然环境中24小时,故对人体安全的。试验结束后多喝水可以促进14C尿素的排出,适用于大多数的成人,但孕妇不适宜此项检查。
尿素呼气实验反应的是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和快速尿素酶实验相比,克服了因幽门螺杆菌局灶分布而呈现的假阴性的不足。
尿素呼气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5%左右,主要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根除后的复查。进行该检测时幽门螺杆菌也需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呈现阳性结果。
Tip:为了使尿素试剂和幽门螺杆菌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检查前和检查中应当禁食并且禁水,让胃保持排空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假阴性主要见于下面几种情况:
①近期使用铋剂、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会使活菌数量减少,因此需停用上述药物4周后再行该检测。
②当有幽门梗阻等胃肠道疾病时,会影响HCO3-的吸收,从而出现假阴性。
粪便抗原检测:
由于幽门螺杆菌定植于胃粘膜上皮,随着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脱落,幽门螺杆菌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从而可以通过粪便来检测幽门螺杆菌。
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0%-98.2%,特异性为75%-100%,且检测方法简便,无需口服任何试剂,只需留取粪便标本就可检验。适宜所有人群,包括婴幼儿和精神障碍的患者。
检查前服用抗生素、铋剂、PPI也会影响检查结果,建议检查前停用上述药物至少4周。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约1-3个月才产生抗体,根除后血清中抗体会存在数月至数年。因此,抗体检测不能用于治疗后复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一般都不能自行消失,如果未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抗体阳性即提示有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