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解读之四

2022年10月24日 840人阅读

之前我们已经通过三篇文章解读《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分别介绍了帕金森病(PD)的概述和药物治疗。那么本篇我们将侧重解读PD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等方面。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部分较前版减少了一个手术靶点

适应症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疗效明显减退,或并发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

禁忌证非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手术方法:神经核毁损术和 DBS(主要手术选择)

手术靶点主要包括丘脑内侧部GPi)和丘脑底核在显著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上更具优势

手术疗效:

手术疗效:

 1)对肢体震颤和(或)肌强直有较好疗效,但对中轴症状如严重的语言吞咽障碍、步态平衡障碍疗效不显著,或无效,另外对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亦无明确疗效,甚至有可能恶化

       2)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应用药物治疗,但可减少剂量,同时需对患者进行优化程控,适时调整刺激参数

康复与运动疗法

该部分增加了国外已证明有效的康复治疗具体形式证据推荐康复治疗建议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全病程。

疗效对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改善乃至对延缓病程的进展可能都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PD患者多存在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语言和(或)吞咽障碍等轴性症状,这些症状对于药物疗效甚微,但是可以从康复和运动疗法中获益。

国外已证明有效的康复治疗:物理与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和语言治疗以及吞咽治疗。

注意:

1)安全性是第一位

2)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和适应性康复和运动训练计划;

3)需要确保长期依从性,若能每日坚持,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并能延长药物的有效期。

心理干预

该部分更细化了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推荐。

方法:特别是认知训练、CBT

照料护理

照料护理”部分较前版更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方式等。应针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进行综合护理,包括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

药物护理:向患者普及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等从而有利于规范药物使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饮食护理:定制针对性饮食方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便秘等症状;

心理护理: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积极引导,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与家属配合,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维持患者良好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

该部分为新增部分,系统介绍了应用于PD管理的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包括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尽管以上技术在PD中具有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当定期评估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在患者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结

本指南较上版指南主要在以下内容方面进行了更新:

1)更加详细地提出了PD的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症状波动处理和异动症处理的治疗方案和流程;

2)疾病早期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根据需要可以作为首选,但应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3)新增了开‑关现象的处理方法;

4)更加详细地介绍了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方案;

5)新增了治疗进展的若干新药物;

6)新增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应用于PD。

附: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表3

      在抗PD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平衡疗效与不良反应。原则上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剂量至获得满意疗效而不出现不良反应为止;每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应注意剂量和反应的个体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