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老人:轻微外力就可致压缩骨折
2018年09月07日 77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质疏松老人晒被子也可能骨折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09-7-3 点击数: 2716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陈仲
医学指导\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医师陈仲
无明显受伤史
也可出现压缩骨折
67岁的黄婆婆下楼梯走到一半,突然听到自己的骨头咔嗒一声响,同时感到腰背部有些疼痛,她心想自己又没摔跤应该不碍事,依然忍痛去买菜。结果第二天她就感觉腰疼得厉害,连路都走不了了。在家人的劝说下,黄婆婆最终到医院拍了片子,并被诊断为压缩骨折。黄婆婆觉得非常惊讶,只是下个楼梯也可能骨折吗?
“其实像黄婆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医师陈仲告诉记者,在没有明显受伤史的情况下,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依然有可能因为一些轻微的外力出现压缩骨折,“有的老太太甚至因为晒被子时一个伸臂的动作,或是仅仅从公共汽车上下车,也会导致压缩骨折,腰疼得睡不着觉。”
陈仲表示,当老年人发生压缩骨折时,多数人会感觉到广泛性的腰背痛,“有时会有持续的钝痛,有时会伴有腿疼,或因为缺钙,伴有抽筋”。一些严重的老年性压缩骨折患者,甚至完全无法走路,并可能最终导致瘫痪。
绝经期后 女性发病率可达40%
“在老年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大多数都患有骨质疏松症,”陈仲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表现为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而易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亿人面临骨质疏松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把21世纪的头十年定为预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的10年,也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在我国绝经期后的女性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可达30%~40%,远远高于男性,”陈仲透露说,在珠江医院治疗的压缩骨折患者中,“差不多10位患者中只有两位是男性。”他认为,年轻时生活比较困难,“骨头基础”打得不是很好,是目前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骨头打基础
30岁左右是关键
陈仲解释说,人的一生中通常在30岁左右骨头最为强壮,骨量达到顶点,即骨峰值。“那时候骨皮质最厚、骨量最高、骨小梁最多,摔倒不容易骨折。从35~40岁之后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绝经期之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身体保留骨钙的能力降低,钙容易流失”。当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后,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如果年轻时基础打得好,使自己的骨峰值增高,那么到老年一般就不会得严重的骨质疏松,”陈仲建议年轻人从20多岁开始就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均衡的营养,“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海产品、豆类和蛋类等。”此外,适当晒太阳也很重要,因为维生素D需要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变成能够促进钙吸收的有活性的维生素D3。
女性绝经期前后
注意补钙晒太阳
对于50岁左右、处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陈仲建议应适当补补钙,“健康人每天对钙的需求量约为800~1500毫克,而老年人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一般只有600~1000毫克,还缺几百毫克,因此需要再补一些钙。”
他同时建议老年人补钙的同时也补充一些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老年人也应该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变成活性的维生素D3”。
积极治疗 避免椎体进一步受损
在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压缩骨折,老年人也应当及时进行积极的治疗。
“一旦发生压缩骨折,老年人应首先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椎体进一步损伤,并及时到医院拍片子,”陈仲提醒说,老年压缩骨折一开始往往只有一个椎体受伤,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多个椎体受到压缩,甚至最终发展为驼背,“当老年人的胸部、腹部长期受压时,不仅会影响肺功能,还会引起食欲减退,如果走不了路、长期卧床,不仅会进一步造成骨量丢失,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
陈仲表示,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突成形术是目前治疗压缩骨折的新的微创方法。此外,激素替代疗法是除补钙之外的另一种药物疗法。这种疗法一般需要同时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但有研究发现这种做法有增加女性生殖腺肿瘤和乳腺肿瘤的风险,因此,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乳腺、子宫和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