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傻傻分不清

2022年01月26日 958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今天有一位孕妇因牙疼在药店购买了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一起吃了,来医院咨询孩子是否可以保留?

我查了这三种药发现它们竟然是同一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感慨不已,于是决定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NSAIDs又称解热镇痛抗炎药物,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的作用,可用于骨科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肌肉骨骼疼痛的治疗。



1899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结束了用草根、树皮解热镇痛的时代,是医学上的一大进步。阿司匹林可对血小板的COX-1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长期大剂量使用会抑制凝血酶合成,增加出血倾向。如今,阿司匹林作为NSAIDs的原形药物被广泛用于抗凝治疗。我们临床当复发性流产患者合并易栓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会用到它。有子痫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期应用它预防子痫前期,效果很好。







1948年,第一个非水杨酸类的NSAIDs药物保泰松问世,尽管有极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但因副作用突出,在我国已很少应用。



消炎痛(也叫吲哚美辛)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吲哚乙酸类NSAIDs的代表药,其强力的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仍被使用,但因其胃肠、肝肾等的严重不良反应,已逐渐被安全性更好的同类或前体药物取代,如依托度酸、舒林酸和阿西美辛。产科临床应用其抑制宫缩、减少羊水量的作用进行保胎、预防流产的治疗。







20世纪70年代相继上市了丙酸类药物如萘普生、布洛芬;灭酸类药物氯甲灭酸钠;苯乙酸类药物如双氯芬酸;苯丙噻嗪类药物如吡罗昔康。







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新型烯醇酸类药物美洛昔康、萘基烷酮类药物萘丁美酮、磺酰苯胺类药物尼美舒利,以及吲哚乙酸类药物依托度酸。与以往NSAIDs不同的是萘丁美酮是非酸类NSAIDs。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和依托度酸均对环氧合酶(COX)-2的选择性更强,这些相继出现的NSAIDs在保持原NSAIDs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又有所下降,但仍未能完全避免胃肠道副反应。







到了20世纪90年代,基于COX-1/COX-2理论研制出选择性COX-2抑制剂——昔布类药物,上市的有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大系列的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与传统的NSAIDs作用相仿,并有极好的胃肠道安全性,但罗非昔布长期用药18个月以上心脏不良事件的增加使其退出市场;以及近来关于塞来昔布的超量使用也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增加的报道,均提示COX-2的高选择性可能对心脏有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