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它的“脾性”医生不可不知
2019年01月30日 88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使用非常多的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如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它具有降低心率、延长心室舒张期充盈、增加冠脉充盈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且多项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然而,要想更好地运用β受体阻滞剂治病,就必须熟知它的特性。
β受体阻滞剂三大分类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受激动可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强。
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受激动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
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受激动可引起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相应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各种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择优选用。
四大主要禁忌证
1、支气管哮喘。
2、严重心动过缓和二度Ⅱ型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不包括束支传导阻滞。
3、重度心力衰竭,特别是重度急性心衰者,且伴血压偏低;心源性休克的前期。
4、急性肺水肿。
哪些高血压患者适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减慢心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还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预防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 快速性心律失常
大多数房颤患者心室率快,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合并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以减慢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还能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
高血压 冠心病
本类患者降压治疗可优选ACEI或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减慢心率至50~60次/分;治疗后,进行中等量活动时,心率应较静息状态增加<2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者,若无心动过缓症状,心率可降至50次/分。
高血压 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欠佳的严重并发症。建议这类患者均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且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
建议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急性期时,建议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标心率<60次/分。
高血压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
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有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表现的高血压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以控制血压。
优化的联合方案为:β受体阻滞剂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于心功能的分级,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病情稳定的患者、心功能Ⅰ级B阶段患者(左心射血分数<40%),可以立即使用;心功能Ⅳ级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使用。目标心率55~60次/分。
难治性高血压
常作为3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组成部分,如与利尿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联合用药治疗。
那些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
随着剂量的增加,心率减慢,并可发生传导阻滞,甚至心搏停止。因此,在用药后出现明显的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应考虑停用或减量。
使用后出现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停用。
在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时,最好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用药后,随着血压下降,心跳会有所减慢,这是一种正常治疗反应,心率在50次/分以上者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心功能不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但β受体阻滞剂有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禁用。
对合并该症者,可换用利尿剂治疗,即可降压,又可缓解心力衰竭。
支气管痉挛
β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痉挛,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禁用。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多数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期间,可引起多梦、幻觉、失眠以及抑郁等症状,特别是脂溶性高的β受体阻滞剂,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
β受体阻滞剂不影响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但对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能使其产生低血糖反应,故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应慎用此类药品。
撤药综合征
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或减药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发生反跳性高血压。而此时血压迅速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甚至比治疗前更高,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猝死等。
少数患者在长期应用后,停药可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及血小板聚集现象,多在停药2~7天内发作。
另外,β受体阻滞剂用于严重糖尿病患者,偶有血压异常升高现象。
因此,不能随意停药,如发现血压反跳现象可立即复用所停药物以缓解症状,同时,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待稳定后再逐渐停药。
肢端循环障碍
少数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会出现四肢冰冷、发绀、脉搏消失,其中以普萘洛尔发生率最高。还可加重患者的间歇性跛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与降糖药合用时,可能增减降血糖作用;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用,降压作用可被减弱;与洋地黄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联用,可增强彼此抑制心脏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