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基本概念与防治

2014年11月03日 1212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它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的增生骨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出现颈、肩、四肢(特别是上肢)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近几年却有年轻化倾向: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或长时间操作电脑,使得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到颈椎病患者的行列。

   人类的脊柱在矢状面上呈S形弯曲,而颈椎和腰椎又是其中活动度较大的节段,长时间不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姿势,会加速颈椎病的形成。如:1)长期枕高枕头、不枕枕头或俯卧姿势睡觉;2)长时间的不正确坐姿和站姿;3)不适当地长时间使用电脑、看书、写字;4)不恰当的过度锻炼;5)颈部外伤、扭伤、牵拉伤、以及交通事故等;6)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促使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颈椎各种急、慢性劳损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颈椎间盘进行性的退行性病变。包括髓核脱水、弹性下降、萎缩,纤维环膨出、破 裂,颈椎间隙变窄等变化。久而久之,在椎体后缘、钩椎关节等部位出现反应性的骨质增生及韧带增厚、钙化,致使椎间孔和椎管狭窄,进而压迫相应的脊神经根和椎动脉,产生一系列颈椎病症状。

       颈椎病的类型和症状体征:根据颈椎的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六型:(1)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胸腹或下肢束带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上肢抽痛、麻木、肌力减退、生理反射减弱;(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常常表现为颈性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表现为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肢体少汗或多汗,甚至出现霍纳氏综合症;(5) 颈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疼痛不适、僵硬及活动受限。(6)混合型颈椎病为有上述两种以上临床表现者。

       颈椎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所描述的典型症状、体征,结合临床医生进行的物理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不难作出诊断。但需要明确的是不能仅凭影像学发现颈椎骨赘形成,不结合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就妄加诊断,因为正常50岁以上的男性、60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而这些人群并不一定有颈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在初步确定患者为颈椎病时可进行进一步的X线片检查,如颈椎的张口位、屈伸位和双斜位片可以帮助进一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采用颈椎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颈椎间盘突出情况,了解硬膜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情况,了解椎管狭窄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确立。当怀疑存在椎间盘钙化或后纵韧带钙化时也可进行CT检查以协助诊断。近年来电生理学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尚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如颈椎结核或肿瘤、颅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未稍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等。

颈椎病的治疗

1.卧床休息 对多数颈椎病疼痛者来说有明显的疼痛缓解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使颈部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头部重量对颈椎间盘的压力;另一方面卧床休息可以减少颈部活动,有利于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而且卧床体位的自然牵引作用可以减轻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利于突出的椎间盘消退。

2.颈椎牵引 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常采用的方法是应用枕颌带中立位持续牵引,牵引重量2~3公斤。牵引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有效,对退行性变化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应注意牵引的时间、强度和角度。对病程较长的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失稳的患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应慎用和不用。

3.充气围领和颈托制动 充气颈围和颈托可起到颈椎制动和保护作用,他的应用可减少颈神经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充气围领和颈托一般白天佩戴,卧床休息时除去。当存在颈椎失稳时,特别是起床或躺下体位改变时要佩戴好充气颈围或颈托,以免加重病情。但长期应用颈托或充气围领可以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在症状逐渐减轻后,要及时除去,同时开始加强项背肌功能锻炼。

4.理疗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以各种热疗最为有效。

5.传统的按摩、推拿疗法对颈椎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