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的“比麻雀少”原来缺锌
2018年04月27日 88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儿科李琼白燕
一岁本该是可爱、好动的年龄,可是“明明”的妈妈却非常烦恼,本来明明6个月以前是个胖奶娃,人见人夸,可是自从6个月明明妈妈上班后,明明牛奶吃得少,总等妈妈回来吃点母乳,辅食又很难加上去。明明妈妈以为孩子还小,少吃点也没关系,结果明明近半年来体重、个头都不怎么长,现在一岁了,也不愿意学走路,奶奶说明明每餐吃的“比麻雀还少”,头发稀黄,皮肤粗糙,完全没了当年“胖奶娃”的可爱,明明妈妈着急了,赶快带到医院看看。医生问过病史后建议查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明明钙、铁、锌都缺,尤其锌缺得严重。医生告诉明明妈妈,孩子由于缺锌会导致食欲差,吃的少了微量元素更加缺乏,造成恶行循环,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那么什么是微量元素呢?当某一金属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到体质量的0.0l%时,该元素被称为是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即铁、锌、硒、碘、铜、钴、锰、铬、镍、氟、钼、钒、锡、硅。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甚微,但其作为金属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或作为激活酶活性的辅助因子,参与各种生物代谢过程,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一旦缺乏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当然,人体内微量元素也需要平衡,缺乏和过量都可能有害无益。所以,了解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已经是衡量和预测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微量元素缺乏会有哪些后果
少年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速,消耗较大,饮食上常常会厌食、偏食等原因,是最易缺乏微量元素的人群,甚至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例如在孩子骨骼形成过程中,铜、氟、锰都有重要作用:铜缺乏时,会使骨骼脆性增大容易骨折;锰缺乏时会引起软骨形成障碍,影响骨骼发育,导致侏儒症;氟缺乏时不利于钙、磷在骨骼中沉积。
在婴幼儿期间最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包括锌、碘、铁等。其中锌不仅可以起到维持味觉保持食欲的作用,而且还参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而蛋白质和核酸在生长发育中与细胞的分裂繁殖有关,所以缺锌时会造成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障碍以及食欲不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最早发现锌缺乏症是在1961年,当时有一名英国医生在伊朗的乡村发现一些儿童和青少年食欲很差,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而成为侏儒。有的已到性成熟年龄,但性征发育不全,性功能低下,女孩子没有月经。
临床检查发现,这些孩子皮肤粗糙,并有色素沉着,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由于患者有严重贫血症,起初医务人员以为是由于缺铁造成,然而当给患者补充铁剂后,虽然贫血症状略有改善,但其他症状却毫无改善。后来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症状与动物实验中小白鼠缺锌的症状相似,于是就让患者口服锌制剂,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这种缺锌导致的疾病首先在伊朗乡村发现,所以人们称之为“伊朗乡村病”;又因为患者的身体短小,故又称“伊朗侏儒症”或“营养性侏儒症”。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有大量关于锌缺乏症的报道,以小儿为多见。铁除了参与造血外,与生长发育也有关,缺乏时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此外,铁、铜、锌等微量元素都与免疫功能有关,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时,可能会使儿童经常感染,而感染又会消耗蛋白质,抑制食欲,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微量元素缺乏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新生儿和婴儿,母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生物活性高、易吸收,是喂养的最佳选择,可有效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如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则必须选择含各种微量元素的配方奶粉。婴儿4~6个月时应添加辅食,注意补充富含微量元素的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或选择强化微量元素的辅助食品。
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可自主进食后,应注意合理膳食,不可偏食。注意补充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铁在动物肝脏、蛋黄、瘦肉、木耳、海带等中的含量较高;钙在虾皮、鱼类、鸡蛋中含量较高,补钙的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索D,多晒太阳也有助于钙的吸收;铜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脏、鱼、虾、芝麻等食物;锌主要来源于核桃仁、动物肝脏等。膳食摄入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但对于严重缺乏者,应在地方保健部门或医生的建议下服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微量元素的预防性补充强调低剂量、长期补充。而微量元素缺乏的治疗则应强调足量,尽快在短期内纠正缺乏以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同时还需要长期随访,以防再次出现微量元素缺乏。如儿童由于缺铁而贫血时应该以足量铁剂治疗,并于4周后再次检测血红蛋白浓度,这一方面可尽早纠正贫血和恢复体内铁储存,从而减少伤害;另一方面足量铁剂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也是临床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大多数微量元素在补充4周以后,其生物指标才开始出现变化,在生物指标达到正常后,还要继续补充1、2个月使体内微量元素储存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微量元素缺乏的治疗疗程大约3个月或以上。当治疗某种微量元素缺乏需要采用大剂量补充时,也应该注意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