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巧判断

2016年11月05日 90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消化不良是指源于上腹部的一种或一组症状,如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也可伴有上腹胀气、嗳气、恶心或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但缺乏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证据,如生化学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等无异常发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上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时要求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且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如患者胃镜检查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无粘膜糜烂等活动性炎症的表现,就其症状而言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更为合适。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① 与食物: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或油腻食物、凉食等;

       ② 与不良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吸烟、饮酒可能会加重症状;

       ③与某些药物有关: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④ 与心身因素有关:焦虑和抑郁状态能明显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情绪激动、不愉快事件、工作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不良家庭环境及工作环境等;

       ⑤ 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到症状。

“报警”症状

       许多原因可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对消化不良的患者症状应注意是否有报警症状。当出现报警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接受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报警症状包括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岁以上的初发病者、近期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也建议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也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对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精神压力过大易患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对环境应激和心理变化非常敏感,这是因为脑-肠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或精神方面的应激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并通过内分泌-免疫系统-神经递质的中介作用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如长期情绪抑郁,可延缓胃的消化和排空功能;而焦虑则加快胃肠运动,从而产生胃肠动力失衡。

       胃肠动力紊乱的同时可存在内脏感知异常,使得症状进一步加重,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精神心理异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规检查

       为了明确排除器质性病变,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发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糜烂、溃疡、肿瘤等病变,同时也可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

       医生还会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及血糖)、腹部超声及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甚至腹部CT扫描等。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