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症会恶变吗?需要手术切除吗?

2020年03月13日 856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说有人患“胆囊炎”、“胆囊癌”,对于“胆囊腺肌症”这个疾病则非常陌生。但是有时候在体检报告中会看到这个,那么什么是胆囊腺肌症呢?如果患了这种病,又该怎么办呢?

胆囊腺肌症也被称为胆囊壁憩室症、胆囊腺肌瘤症等,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其特点是良性增生性主要是以腺体与肌层增生为主,也属于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多为且具有退行性病变。正常人的胆囊粘膜下会有罗-阿氏窦这一结构,它一般不出现在肌层。但是,在腺肌增生出现粘膜肥厚增生,从而使罗-阿氏窦数目增多。然后逐渐扩大成囊状,进而深入至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膜层。随着位置加深和胆汁淤积,胆囊壁增厚,胆囊结构紊乱。胆囊腺肌病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

胆囊腺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胆囊结石和慢性炎症胰胆管汇合异常、胰液反流刺激有关胆囊腺肌症是否会癌变是医生关注的焦点,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虽然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疾病还是有恶变的可能性,但多久恶变,与人体的体质、环境、年龄等因素都有关系,因此患者不可掉以轻心。

胆囊腺肌病的发生通常比较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可出现以下表现:

1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

2非特异性的消化功能紊乱包括脂肪食物不耐受,胃肠胀气、恶心、呕吐

3少数患者可有皮肤、黏膜发黄及腹部检查时Murphy征阳性体征

4偶尔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

约一半的胆囊腺肌病合并胆囊结石,因此还可能表现为右部胆绞痛,这种症状往往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可自行消失。

胆囊腺肌症临床上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常采用的方法有 BCTMRI等,其中以超声检查最方便、实用,快捷。临床B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和弥漫性增厚,壁内出现无回声暗区,无回声区出现斑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用超声检查方法,可以判断胆囊腺肌病的病变范围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CTMRI均的显示胆囊壁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

对于于胆囊腺肌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彻底治疗需要进行胆囊手术,包括腺肌症局灶切除和胆囊切除两种方法。那么哪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呢 对于这一点,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因此还应基于不同条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手术治疗。

1怀疑该病但全面的影像学检查还不能确诊为该病时时,为排除胆囊癌,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2、当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出现时,无论是否合并胆囊结石,都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手术病理结果确定为胆囊腺肌病时后,无需后续治疗

3对于无症状的局限型胆囊腺肌病,不建议行胆囊切除术。无症状的局限型GBA合并结石也不建议行手术治疗,因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并不是手术指征。但是若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发现腺肌瘤逐渐增大则需要行手术治疗

4无症状的节段型或弥漫型胆囊腺肌病,可以手术由于老年节段型患者的癌变率较高,以及弥漫型有时难以与胆囊癌相鉴别,因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5与胰胆管汇合异常相关的无症状胆囊腺肌病,即使没有原发性胆管囊状扩张,也必须预防性行胆囊切除术,因为这是已知的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手术切除胆囊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早期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逐渐趋于安全、微创,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势。外科医生在显示屏监视、 引导下切除病变的胆囊壁或者全部胆囊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和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胆囊腺肌症患者手术治疗时首先考虑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局灶性的胆囊腺肌症可行腹腔镜保胆部分胆囊切除术(腺肌症局灶切除),而对于弥漫型腺肌症和节段型腺肌症,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对于那些患胆囊腺肌症而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在发现的第一年内,每半年应行一次腹部B超检查,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有没有变化。如果第一年内2次复查均无明显变化,此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如果复查发现腺肌瘤增大或形态明显改变,应考虑手术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