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2018年11月09日 825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因为药物作用会身体会发生各种状况,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往往会出现便秘症状、会产生静脉炎、发生腹泻……如何能减轻或是避免这类状况的发生?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化疗期间便秘怎么办、如何减轻或避免静脉炎?

化疗后出现腹泻是何原因?怎么治疗?
在消化道肿瘤的化疗方案中,导致腹泻的药物主要有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类和紫杉类等。其中伊立替康发生腹泻的风险最大。临床研究显示常用的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发生腹泻的比例约60%左右,但大多数为1-2级,较明显的腹泻(3-4级)发生率约为10%。腹泻的发生还与患者一般状况、肝肾功能、既往腹泻病史及有无盆腔放疗病史相关。

消化道肿瘤化疗化疗期间便秘怎么办、如何减轻或避免静脉炎?

化疗相关性腹泻主要与化疗药物对肠道黏膜的损伤相关。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与腹泻发生程度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内药物代谢酶功能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基因的某些位点变异有关。拥有不同基因型的人,对药物的解毒功能是不同的,比如UGTlA1基因的某些位点变异会导致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下降,使得肝脏导致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下降,使得肝脏对伊立替康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延迟性腹泻。
发生腹泻时,饮食调节非常重要,应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谷类或水果等,避免含酒精、乳糖的食物以及高渗性食物,避免不洁饮食,多饮水或者清淡的菜汤等,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供应,适当休息,同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大便次数,性状变化及有无发热、乏力等伴随症状,以便医护人员判断x清况的严重程度以及下一步治疗的计划。
出现1-2级腹泻时立即口服洛哌丁胺(易蒙停)2粒,随后每4小时1粒或每次腹泻后立即服用,直至腹泻停止。可同时口服蒙脱石散剂等肠道黏膜保护剂,但不应常规服用抗生素。化疗仍在进行的患者必要时可考虑停止化疗。一般情况下,24小时后腹泻均能得到很好控制,如仍有腹泻,应该缩短易蒙停服用的间隔时间(每2小时1次),并考虑使用抗生素,立即与医生联系做进一步处理。腹泻发生后,应注意白细胞有无下降,注意有无发热、腹痛、乏力、便血、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做进一步处理。1-2级腹泻经处理后一般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3-4级腹泻。

消化道肿瘤化疗化疗期间便秘怎么办、如何减轻或避免静脉炎?

一旦出现3-4级腹泻,仍在化疗期间的患者应立即停止化疗,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预防感染;门诊或院外化疗患者需立即与医生联系住院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曲肽等抑制肠液分泌的药物加强止泻治疗,必要时应进行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以及能量,防止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保证体力。遵医嘱静脉使用抗生素,检查血象、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大便常规及培养。
对于1-2级腹泻后完全i灰复的患者可以不进行化疗方案的调整,个别体质较弱或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适当降低导致腹泻化疗药物的剂量。3-4级腹泻则需要降低相关化疗药物的剂量,甚至停用该药物。

哪些化疗药物有神经毒性?如何表现?怎样防治?
奥沙利铂是主要导致外周神经毒性的药物,顺铂、紫杉类可能出现外周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神经毒性通常在静脉输注期间或输注后数小时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轻度手指/脚趾末端麻木或感觉减退,口周感觉迟钝或感觉异常。偶见短暂的咽喉部麻木,喉和腭紧缩感,呼吸或吞咽困难,但没有任何呼吸道梗阻的客观依据(缺氧、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舌部感觉异常及语言障碍,肢体末端或腭强制性肌肉收缩,腿痛性痉挛。上述表现在用药后数天即消失,多与剂量和输液速度有关,常常因冷刺激诱发,在目前常用的剂量范围发生严重急性神经毒性的情况较为少见。慢性神经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即随着用药次数增多,累积用药剂量增加,发生的比例、程度逐渐增加恢复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指/趾末端感觉异常、麻木,部分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包括不能完成扣纽扣、书写等精细动作,伴或不伴有痛性痉挛,呈对称性。在奥沙利铂累积大于850mg/m2时上述毒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达1170mg/m2时约50%患者会出现。在胃癌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约60%-80%的患者会出现上述表现,但绝大多数患者仅为轻度,不影响正常生活,停药后很快恢复,恢复时l司约为停药后13周。仅有10%的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或者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要进行减量或停药。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在冷刺激下会加重,在使用奥沙利铂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避免接触温度较低的物品,例如忌食冷饮,夏天避免直接吹空调的冷风,冬天注意佩戴围巾、手套;特别是在接触金属物体时以及洗漱、沐浴时避免冷水。天气寒冷时,可以在输液的肢体远端放置热水袋,但热水袋的温度应低于50℃。注意输液速度应控制在2-6小时输完。
由于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机理不明,目前还没有公认有效的防治药物。针对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有报道使用“钙镁合剂”、谷胱甘肽、抗癫痫类药物、α硫辛酸等药物来预防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但尚没有取得肯定的结果。
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分级及相应处理:发生1-2级神经毒性一般不需要处理,治疗结束后短期内即能够恢复。3级以上的神经毒性需要暂停治疗,或者永久性停止奥沙利铂治疗。发生急性喉头痉挛时给予抗组胺药和支气管扩张剂可以迅速获得逆转。在以后的治疗中延长输注时l司也可以减少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化疗过程中出现便秘怎么办?
化疗期间出现便秘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化疗药物本身及止吐药物的使用,其发生率约为15%。便秘可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气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的通便药物包括润滑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容积性泻药以及胃肠道动力药等。化疗期间患者应适当增加活动,多饮水,多食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必要时也可考虑保留灌肠治疗。在治疗期间若出现数日未解大便,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停止排气等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排除发生肠梗阻可能。
如何减轻或避免静脉炎?
目前消化道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紫杉类、氟尿嘧啶及顺铂/奥沙利铂等,大多数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药物对外周静脉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形成静脉炎。其中氟尿嘧啶需要采取持续静脉滴注的方法来保证化疗效果,由于输注时长(多在48小时左右,少数达数天,甚至数周),发生静脉炎的比例更加突出。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和(或)前期多次化疗后,身体状况、抗感染能力、组织的修复能力较弱;倘若出现感染、药物渗漏和需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等情况,不仅会加重对治疗的恐惧,还会增加化疗药物致外周静脉炎的概率。
由于化疗药物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导致治疗中断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保护患者的血管,防止化疗药物渗漏,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机会,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对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来说很有必要。
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主要来自于化疗药物对静脉管壁的刺激和局部渗漏,临床上通常采用深静脉给药方式来减少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深静脉血管由于其管壁厚、弹性好气血流量大,血流速度较外周小静脉快,化疗药物不易对其造成损伤,基本无渗漏的风险。深静脉置管如果护理得当,可以保证长期的静脉留置,不需要反复穿刺,能有效地避免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风险;深静脉置管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前者长期留置风险大,舒适度差,因此目前主要采用PICC,可以保证患者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PICC操作通常由肘静脉进入,经过上臂静脉上行进入上腔静脉,需要输注的药液可以直接进入上腔静,需要输注的药液可以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物的静脉刺激。PICC法还具有穿刺点比较直观表浅、易止血、创伤小、不易脱落、不必缝针、成功率高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减少化疗药物渗漏、导管堵塞和感染等。PICC给药方式对于需长期化疗而身体损伤大、机体抵抗力低下组织修复能力不足的癌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给药途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