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护理及康复
2018年05月24日 13330人阅读
膝关节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半月形软骨,切面呈三角形。每个膝关节都有内、外两个半月板,内侧半月板两端间距较大,呈"C”型,边缘与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的深层相连。外侧的半月板呈“O”形,中后1/3处有腘肌腱将半月板和关节囊隔开,形成一个间隙,外侧的半月板与外侧的副韧带是分开的。
半月板的功能有以下几点:第一,滚珠作用,使膝关节易于屈伸旋转等活动;第二,减震缓冲作用,保护关节软骨,在起跳落地时可吸收对膝关节的冲击力量;第三,充填作用,呈楔形充填关节边缘的间隙,使膝关节更加严密,稳定;第四,防止股骨过度前移;第五,防止过度屈曲及旋转;第六,调节关节内的压力及分布滑液。
一、 膝关节半月板的损失机制
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主要是间接暴力引起的。在伸曲运动中,半月板与胫骨平台关系密切。膝关节伸直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曲时,向后移动。而在膝关节旋转内外翻时,它又和股骨髁一起活动,使半月板与胫骨平台间摩擦。因此,在膝关节伸曲过程中如果同时又有膝的扭转内外翻动作,则半月板本身就出现了不一致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矛盾运动,此时容易造成半月板的损伤。
二、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
第一,有明显的膝关节扭伤史;
第二,急性期的时候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第三,慢性病人膝关节不稳或有滑脱感;
第四,关节间隙有明显的压痛;
第五,发生交琐时常不能自行解锁;
第六,可闻及弹响声;
第七,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三、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急性期可抽出积血,用棉花腿加压包扎2-3周,以减少炎症反应,如果损伤是边缘分离的,可以加速它的愈合。交锁明显是手术指征,应早期行关节镜手术。慢性期症状不明显的,可行保守治疗,症状明显并有交锁的可行手术治疗。
目前膝关节半月板手术都是在镜下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有半月板完全切除术,半月板修整术,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移植术。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预防:
第一,运动前要做好思想准备,使关节热起来反应灵敏;
第二,不要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运动,这样反应迟钝,动作不容易协调;
第三,加强下肢力量的练习,保证膝关节的稳定和灵活;第四, 在运动中,要防止粗野动作造成意外损伤。
四、 术前护理
(一)肌力练习
术前的肌力练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患者在术前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入院以后要尽快学会练习的方法,如术前不加强肌力练习,加之术后怕痛而不敢练习,会造成患肢更严重的肌肉萎缩,这样会给康复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皮肤护理
关节镜手术对皮肤的要求极为严格,如果皮肤有破损、疖肿、毛囊炎均不能进行手术。因此,入院以后患者需要加强对患肢皮肤的保护,避免抓伤,碰伤,以及蚊虫的叮咬,夏天患者夜间穿上长衣、长裤睡觉以避免蚊虫咬伤。如果有皮肤搔痒,红肿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不要自行解决。同时,术前不要吃刺激性辛辣食物,以防皮肤过敏引起皮疹,延误手术时间。
(五)拐杖的使用
拐杖的高度根据病人的身高进行调整,一般高度是病人双手持拐,拐的顶端距腋窝5~10 cm,与肩同宽。
(六)术前准备
因手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术前医生会教会病人使用便器,练习床上排尿,以防止术后因体位不适引起的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学习促进排尿的方法。另外,因术后患肢固定 ,故术前还应教会患者在固定的情况下,去厕所解大小便时将患肢抬高垫起的方法,以确保舒适的体位。年纪大的患者还应教其使用床边坐便椅及助行器的方法。
五、术后护理
手术后6小时,应将患肢抬起,高于心脏,利于回流。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功能锻炼计划,以帮助患肢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一)一般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以后,学习注意事项,配合医护人员。
(二)麻醉后护理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患者术后6小时内,除头部不可抬以外,其他可动关节都可以活动,以缓解在术中的疲劳。如感口腔极度干燥,可适当喝5 ml的温开水,缓解口干舌燥等不舒适感觉。另外,麻醉针眼处要加强护理,一旦发现有渗出,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敷料的更换。
(三)患肢护理
术后要给予抬高患肢,高度应高于心脏,以利于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患肢护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密切观察患肢血运,皮肤温度、神经感觉、末梢循环的充盈度、伤口渗血以及患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缝合术后戴夹板的病人要注意夹板是否固定牢,松紧度是否合适。
(四)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练习,以避免粘连和肌肉萎缩为主要目标,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的方法,否则极易引起关节肿胀和关节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手术当天,待麻醉消退以后,可开始活动足趾和踝关节,即认真做好踝泵运动,具体方法为用力缓慢,全范围伸曲踝关节,每组5分钟。同时,也可进行股四头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