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家长不容忽视

2017年08月07日 1412人阅读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以控制及治愈,家长们不仅仅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如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及孤独症等,下面对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病因及治疗作出如下分析: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特征


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


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


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


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01先天因素


遗传因素,是主要的诱发抽动症因素;
体质因素,孩子存在神经精神类症状,如神经质、情绪不稳定、胆怯多动及有固执倾向,发生该病的可能性相对也比较大;


产期损伤:母亲在孕期间抽烟或有高热现象,或生产困难、产时窒息,剖腹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的儿童发病率更高。


02后天因素


父母或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经常打骂责备,这些紧张气氛的精神刺激极易导致孩子出现矛盾心理,这些冲突的外在表现即为抽动行为;


社会心理:孩子的心灵单纯、脆弱,若遭受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及学习压力过重等长期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比较容易引发病症;


运动过度:适量运动可以加强身体健康,但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因此,家长应注意适当控制好孩子的运动量,减少病发可能;


习惯及模仿:大多数抽动症的初期表现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是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


一、药物治疗:主要对患儿的病情恢复有所帮助的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可乐定贴片、氯硝安定、肌苷等;


二、心理治疗: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的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帮助患儿家长和老师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