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蚊子再度来袭,小心登革热“叮”上你!

2020年04月23日 81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导语

登革热(dengue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病例经过

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在我科已开展一年多,一日我正在像往常一样看着片子,这时一张片子里的3号孔呈弱阳性(见图一),让我一下警觉了,因为这个3号孔阳性并不多见,它阳性了则代表着患者Q热立克次体(IgM)阳性,这种病原体感染是非常少见的。



于是我赶紧查看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这是一位门诊患者。5天前曾在我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21*109/L,血小板184*109/L,而今天的血常规白细胞只有2.56*109/L,血小板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6.5%,淋巴细胞百分比45.8%,C反应蛋白1.39。5天左右时间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这肯定是不正常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图1Q热立克次体



带着这个疑问我到患者就诊的门诊去一探究竟,这位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发热4-5天”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患者不明原因出现高热(自述最高温度可达39℃),第二天出现腹泻,4次/日,水样便,服用蒙脱石散和左氧氟沙星后腹泻缓解,后间断发热,发热时口唇较多脱屑,现已缓解,无咳嗽咳痰,体格检查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接诊的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呼吸疾病专家,通过检查结果就初步诊断这是其他病原体导致的发热,因此希望借助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这个检查能得到线索。

病例分析

Q热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高热,起病急骤,恶寒战栗,体温迅速高达39℃-40℃,剧烈和持续头痛,腰肌和腓肠肌疼痛也较明显,眼眶、关节、胸部疼痛时有发生;Q热引起肺炎的比例较高,常有咳嗽、胸痛等症状;Q热还常可引起肝炎,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黄疸,少数病例有失眠、腹泻、脑炎等。这位患者有高热、腹泻等,与Q热的症状基本相符,Q热立克次体(IgM)弱阳性(±)也支持Q热的感染。



到此似乎看起来Q热感染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慢着,等等,是不是还缺点啥?还缺点啥呢?对,还缺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因为Q热立克次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感染比较普遍,城市当中猫狗成为主要的传染源,那这位患者有无饲养猫狗宠物,是否有到畜牧疫区?



经与接诊医生沟通询问后得知病人未饲养猫狗宠物,无畜牧疫区接触史,流行病学资料并不支持Q热的感染,到底是哪个出错了呢?难道是其他的什么干扰了检测?考虑到目前是登革热小幅流行,登革热的临床症状通常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可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最低可降至10*109/L以下;超过半数的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患者心肌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如此看来登革热的很多症状与Q热相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似。因此我们用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热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待复查)见下图2:





图2登革热血清学抗体筛查



看到检测结果我们初步诊断患者为登革热,遂联系患者及感染科住院隔离治疗,并送血清至疾控中心确诊。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有蚊虫叮咬情况,查体可见四肢散在充血性斑疹,伴瘙痒,第二日接疾控中心电话确诊为登革热。患者住院后转氨酶迅速升高,幸好经过及时有效治疗,症状、体征缓解,血象恢复,肝功明显好转,一周多后解除隔离痊愈出院。

总结

这是一例由于立克次体弱阳性引起警觉,观察到患者在短期内WBC、PLT下降,CRP未明显升高,进而诊断登革热感染的病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与登革热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鉴别诊断时对于病史的追问就非常重要,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我们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此病例患者的立克次体弱阳性在结合病史后判断为非特异性阳性,结合血常规结果发现了疑点,正是站在病人为中心的出发点我们去追问病史,追查其他检测手段,才没有漏检病人,这是检验人应该有的品质。由于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即将来临的夏季,防蚊、灭蚊成为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而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