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瘘管可以告知的“秘密” ——术前篇
2018年08月22日 879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耳仓,福兮?祸兮?
孩子的爷爷奶奶说:“前仓藏粮、后仓藏糠,耳朵棱上藏衣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党华
民间的命理学家认为,“耳仓”是“财气”和“福气”的面相,是藏金纳银的窝窝。真的如此吗?非也!医学上,“耳仓”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鳃源性畸形——耳前瘘管,为胚胎早期第一、第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
瘘管常见吗?
“幼儿园有几个小朋友也是这个病?”妈妈疑惑。
耳前瘘管的发病率有地区和人种差异, 白种人发生率低于黑人, 黄种人介于白种人和黑人之间。欧洲和美国为0.1%-0.9%,非洲为5%~10%,中国人群发生率1.36%-3.3%。因此,耳前瘘管可是个常见的烦恼!
这个病也会遗传?
“为什么孩子和妈妈也都有这个病呢?”爸爸纳闷。
尽管大部分耳前瘘管是散发的,但也有25%~50%的患者是双侧发病,现有的研究提示这部分患者更倾向于家族遗传,可能是一种不完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者多基因相关疾病。
瘘管的位置分布?
“怎么我家孩子的瘘口位置与百度的结果不一样呢?”年轻的夫妇摸着孩子的耳朵,自言自语。
耳前瘘管的开口通常细小,一个为主,偶有两个;最常见的位置,多位于耳轮脚前部,其次为耳轮脚基部,少数可在耳廓三角窝或耳甲腔部,甚至还可开口于耳屏切迹至同侧口角的连线上。瘘管常呈有分支而弯曲的盲管, 深浅、 长短不一,分布于耳前、耳廓上方或耳后区域。
都有哪些表现?
“我们一直以为瘘管是小事,可反复折腾起来,全家都不省心!”陪同前来看病的爷爷哀声叹气!
没有继发感染时,是这样的:“患儿出生后,父母无意间发现耳前针眼大小的瘘口,挤压时,无或有干酪样分泌物渗出。”这是大部分无症状患者的主诉。
继发感染后,是这样的:瘘口有脓液渗出,瘘口周围皮肤红肿、隆起、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等,反复发作而切开引流者局部常有瘢痕形成。
是否都要手术吗?
“有没有不手术可以治愈的办法?我们真不想孩子这么小就挨一刀……”心疼孩子的父母纠结和彷徨。
耳前瘘管无症状时不需治疗。但是,没有感染过的瘘管不要挤压,如有分泌物渗出,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保持局部干洁,预防感染。
毕竟,耳前瘘管是一枚隐藏于颜面部的“定时炸弹”!一旦继发感染,也不是“省油的灯”。炎症控制后择期彻底切除是防止复发的唯一途径。否则,频繁的发作不但带来肉体的疼痛、更多的是身心的困扰!反复的切开引流也影响面部的美观!
感染了怎么办?
“抗生素要使用多长时间?我怕孩子吃药太多,伤身!”年轻的妈妈总是如此焦虑。
耳前瘘管继发感染的病原体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可根据药敏结果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疗程需要7-14天。如有脓肿形成,还需同时给予切开引流和清创换药。
何时手术为佳?
“我们家的孙子已经切开排脓一周了,医生你看能手术吗?”心急如焚的奶奶迫不及待地追问。
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在脓液引流基本干净,瘘管周围组织炎症比较局限,患者没有明显的全身反应时进行。此时手术出血量少、解剖层次较清晰,可降低复发风险。
鳃-耳-肾综合征
“不是吧?还有这回事!”爸爸妈妈满脸惊讶!
耳前瘘管相关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鳃-耳-肾综合征,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EYAl基因突变引起,其发病率为1/40 000,约2%的耳聋儿童有鳃-耳-肾综合征,症状包括听力减退、耳前瘘管、肾脏畸形、鳃裂畸形、耳廓畸形及外耳道狭窄等。先天性鳃裂畸形的患者中,有60%可出现耳前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