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强迫症?

2020年01月14日 7924人阅读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迅猛,在硕大的城市中,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工作方面,各种巨大的压力接踵而至,几乎要把每个人的脊柱压弯。

于是许多的都市丽人们都处在一种心里亚健康的状态,抑郁强迫焦虑都不再是什么新奇的病症。

但这种无边无形且不痛不痒的精神障碍,却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其中,以或深或浅的“强迫症”最为多见。

强迫症,顾名思义,是一种强迫性的思维或观念自动闯入患者头脑中的。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不必要性和不可控性的思想,表征和冲动意向,总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人类的心理状态总是会表现在外在特征上,强迫症患者更是如此,他们总是会以一些“强迫动作”来减轻痛苦和防止恐惧时间的发生。

包括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频率极高地洗手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患强迫症的几率比男性稍高。男性通常在13~15岁发病,女性则通常在20~24岁发病。

在生活中,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想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攻击性思想(比如无缘无故就想推倒前面的人)、持久的怀疑思想(比如出门前煤气关了吗?)或过度担心自己被细菌和脏物污染伤害(比如门把手上都是细菌,我碰到了怎么办。)

于是于此相对应的,他们便会做出一些强迫行为来试图抵消自己心中的焦虑,比如过度洗手,打扫卫生,检查开关无数遍等。

甚至在这其中,还会加以固定的形式完成,例如在洗手的时候,总是要先洗左手,再洗右手,更有甚者从某一根手指开始算起。

他们认为,如果不按照某种仪式完成这些动作,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如果我走路时候走的不是完整的地砖,我的父亲就会生病。

强迫症患者通常对他人有一种膨胀的责任感和类似的非适应性信念,也就是说,他们同社交恐惧障碍患者一样,总是对客观事件有着较为偏激或错误的认知观念。

怎样自己的摆脱强迫症呢?

首先,我们并不要将“强迫症”看做一种绝症一样的存在,你要知道,作为人类,有着不寻常的,奇怪的想法表征和冲动意向是正常的,有这些体验并不能预示一个人的人格和将来的行为。

第二,在你产生某些强迫性思想的时候,不要过于试图去抑制这些想法。

这样可能反而会增加他们产生的可能性,因为你陷入了“白熊效应。”

这一效应指:实验家让人们不要在脑海中想出一个“白熊”的模样,但越阻止人们的这种想法,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人们的脑海中就越会想象出一个白熊的模样。

这一实验说明,越像抑制某种想法,反而会增加这种想法产生的可能性。

因为在实验家阻止他们想象出“白熊”之前,人们可能一次也不会想到“白熊。”

就以上的基础,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摆正认知

强迫症患者总是会过高地估计负面结果的可能性,也会夸大负面结果的严重性(即认为负面结果都是灾难性事件)。

前一种认知错误通常被成为高估可能性,后一种认知错误被称为灾难性想法。

当我们正视到这个问题,就要有意识地去板正它,通过客观理智地分析事情脉络,然后告诉自己:

“真正的灾难不可能发生。是你想多了,不要再这样想下去。”

冥想和放松

你可以在网络或者书籍上寻找一些关于冥想放松的教程,因为冥想和放松的基本前提是,毫无批判地,开放地体验档次啊有助于有效应对压力。

在你应对压力时,过分关注过去和现在都会带来心理上的痛苦。

而冥想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成分是慢节奏的深呼吸,它可以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反应,减轻躯体的僵硬症状。

寻求他人帮助,逐渐改变

当我们实事求是地评估恐惧事件的潜在危险时,针对性的行为试验是非常有用的。

而这一切,需要你身边人的配合。

当你不自觉地陷入强迫幻想时,例如

你在强迫自己反复查看门是否锁住,并想象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有小偷进入你家盗取财物(举个例子)

这就是陷入了“高估可能性”这个时候只依靠自己的意识通常难以板正。

于是我们需要你的伙伴同你一起做这个假设:

“假如你不反复查看门是否锁住,你家就一定会被盗。” 

 这个练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最坏的结果产生的责任转移到你的伙伴(也就是需要配合你的人)身上。

换句话说,如果你家真的被盗取了(几乎不可能发生),由你的伙伴对这一结果负全责,并将这一承诺作为一个约定明确地写下来。

在你做完这一切后,再有意向往自己身上揽过多的责任时,你的伙伴就要反复向你提及这一约定来提醒你,随着次数的增加,你的强迫症状将逐渐得到改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