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中医治疗

2018年08月01日 785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非感染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男:女约为1:2。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6型:①皮肌炎;②多发性肌炎 ;③伴发恶性肿瘤的皮肌炎;④儿童皮肌炎;⑤与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的皮肌炎;⑥无肌病性皮肌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涉及因素主要有免疫、感染、肿瘤、遗传等。

中医学尚无与本病相似的记载,但有学者认为皮肌炎属中医学痿症范畴,亦有认为与肌痹、风痿痹相似,可属痹证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在发病过程中以皮损为主症者,应以皮肤红斑论治;如以四肢肌肉疼痛为主,则以痹证论治;若以肌肉无力为主者,应以痿证论治;若病变向深重发展,形体受损延及内脏者则可按虚损论治。中医认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情志内伤,气血逆乱,以致机体卫外失固,复感风寒湿邪,邪蕴肌肤,痹阻经络,郁而化热,而致皮肤红斑,肌肉疼痛;邪内传于脾,脾气受损则四肢肌肉无力;或因风湿毒邪侵袭,蕴阻肌肤, 内传营血,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而引起急性发作;久病阴阳气血失调,脏气受损,出现心脾两虚或阳虚血淤等证。其急性期主要是热毒或寒湿为患,缓解期则多累及肝、脾、肾三脏。其中尤以脾虚、气虚主要病理表现。具体而言,皮肌炎急性期以热毒炽盛型为主,缓解期以脾虚为主.同时挟有不同兼证.如血瘀、湿困、肝旺、肾虚等。

【辨证用方】

皮肌炎的辨证重在辨热毒炽盛、湿热蕴蒸、气阴两虚、寒湿凝滞、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皮肤大片鲜红水肿性斑片或紫红色斑片,触之灼热,多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肌肉关节疼痛无力,伴口干口苦、心悸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多为热毒炽盛证;以身热不扬,红斑色暗,肌肤肿痛,肢体重着无力,伴胸脘痞满, 口粘口干。渴不多饮,大便不畅,小便短赤,多为湿热蕴蒸证;以肌肉酸痛无力,面黄肌瘦,少气懒言,纳呆,眼睑水肿性红斑,低热、咽喉不利,汗多、便结、尿赤,多为气阴两虚证;以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发展,不发热,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片,干燥,少量脱屑,双侧上眼睑有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酸软无力,举臂、蹲起等动作困难,手足肿胀,多为寒湿凝滞证;以病程迁延日久,皮肤红斑消退或呈淡红色,四肢肌肉萎缩,酸软无力,伴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纳差食少,腹胀便溏,多为心脾两虚证;以病程日久,面部皮色暗红发黑,四肢肌肉硬化萎缩,关节僵硬变形,畏寒肢冷,气短喘息,多为脾肾阳虚证。临床治疗时应针对热毒炽盛、湿热蕴蒸、气阴两虚、寒湿凝滞、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证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1.热毒炽盛证

主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皮肤大片鲜红水肿性斑片或紫红色斑片,触之灼热,多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肌肉关节疼痛无力,伴口干口苦,心悸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水牛角180~240g,生石膏180~240g(先煎),小生地18~30g,黄连12~18g,知母,桔梗,连翘,栀子,玄参,丹皮,赤芍,黄芩,鲜竹叶,甘草(后10味药原书无剂量)。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加减应用] 肌肉关节疼痛较重者,加秦艽、葛根、徐长卿以祛风通络,消肿止痛;若高烧不退,加羚羊角粉1g冲服;干咳、呼吸困难者,加杏仁、象贝;口干舌躁者,加麦冬;尿赤者,加猪苓。

 (2)达原饮 (《瘟疫论》)

[组成]槟榔12g,厚朴9g,草果9g,知母9g,白芍9g,黄芩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辟秽化浊解毒。

[临床报道] 崔闫民用此方配合西药治疗皮肌炎急性发作秽浊湿热之邪内舍脏腑,外阻肌肤,湿遏热伏,津亏火旺之证,效果较好。处方:槟榔12g,川朴、草果、知母、白芍、黄芩、青蒿、秦艽各1Og,甘草6g,藿香、茵陈、生地、花粉、白花蛇舌草各15g,大腹皮20g。(新疆中医药,2003, 5)

(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连翘、当归、芍药、薄荷叶、麻黄、芒硝、大黄各6g,黄芩、石膏、桔梗各12g,滑石20g,白术、栀子、荆芥各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加减应用]皮损红热明显者,加金银花、鱼腥革等;肌肉肿痛显著者,加苍术、黄柏、水牛角等;皮下有结节者,加桑枝、蛇蜕、干地龙

[临床报道] 刘学华等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伴触痛,眶周有紫红色浮肿斑块,头、颈、胸甚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斑,瘙痒,多处关节庸,头昏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苔薄黄,脉滑数之风热壅盛型的皮肌炎,药用:防风、薄荷、栀子、酒大黄各10g,川芎、连翘、当归、黄芩各15g,白术g,生石膏30g,煅牡蛎20g,甘草5g。(山东中医杂志,1995,9)

2.湿热蕴蒸证

主症:身热不扬,红斑色暗,肌肤肿痛,肢体重着无力,伴胸脘痞满, 口粘口干。渴不多饮,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化湿,通利经脉。

三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18g,黄柏12g,川牛膝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清热燥湿。

[临床报道]崔幸在治疗此型皮肌炎时,常用: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银花10g,黄连6g,茵陈30g,生苡仁30g,茯苓15g,秦艽15g,木瓜10g。(中国全科医学,2002,8)

3.气阴两虚证

主症:肌肉酸痛无力,面黄肌瘦,少气懒言,纳呆,眼睑水肿性红斑。低热、咽喉不利,汗多、便结、尿赤,苔薄黄,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养阴透热

[加减应用] 病久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者,加续断、淫羊霍、炮山甲;心悸汗出、脉结代者,加人参、天冬、麦冬、苦参、酸枣仁;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加灵芝、茵陈;尿中有蛋白者,加琥珀、通草、扁蓄、车前子等;胃脘满纳差者,加陈皮、青木香、神曲。

[临床报道] 刘学华等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全身肌肉乏力、酸痛伴触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脱发,吞咽困难,纳差,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之肝肾阴虚型皮肌炎。(山东中医杂志,1995,9)

4.寒湿凝滞证

主症: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发展,不发热,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片,干燥,少量脱屑,双侧上眼睑有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酸软无力,举臂、蹲起等动作困难,手足肿胀,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健脾。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9,芍药9,桂枝9,生姜9,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临床报道] ①查玉明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当归、鸡血藤、怀牛膝养血活血以通络;配细辛以冀阳气通达治疗阳气虚衰之皮肌炎。(辽宁中医杂志, 2000 ,1)  ②陈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并用强地松治疗重型皮肌炎3例。(现代中医,1998,3)

5.心脾两虚证

主症:病程迁延日久,皮肤红斑消退或呈淡红色, 四肢肌肉萎缩,酸软无力,伴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黄芪12g,人参6g, 白术9g,茯神9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6g,当归10g,木香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加减应用]面部红斑持续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生槐花以凉血化淤消斑;伴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鳖甲以退虚热。

[临床报道] 崔幸在治疗此型皮肌炎时,常用:黄芪30g,党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丹参30g,羌独活各10g,桂枝10g,当归10g,鸡血藤30g,木香6g,炙甘草10g。(中国全科医学,2002,8)

6.脾肾阳虚证

主症:病程日久,面部皮色暗红发黑,四肢肌肉硬化萎缩,关节僵硬变形,畏寒肢冷,气短喘息,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痹。

(1)阳和汤合身痛逐淤汤加减

[组成]鹿角胶10g,熟地15g,肉桂10g,制附片10g,仙灵脾15g,黄芪30g,地龙10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温阳补肾,活血化瘀。

[加减应用]气短喘息呛咳者,加人参、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2)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3g,肉桂3g,干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5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补肾助阳。

[加减应用]证见风寒湿者,加羌活、秦艽;证见风热湿者,加防已、蝉衣;毒热充斥者,加玄参、白花蛇舌草;湿浊内盛者,加茯苓、薏仁;湿热缠绵者,加土茯苓、栀子;阴亏液耗显著者加石斛、麦冬。

[临床报道] 禢国维教授在次基础上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皮肌炎,药用:熟附子10g,肉桂5g,熟地黄30g,山萸肉12g,怀山药15g,茯苓12g,丹皮15g 泽泻12g,秦艽、枳实、徐长卿各12g,甘草10g。(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2)

【辨病用方】

1.益气活血宣肺补肾方(黑龙江中医药,1990,2)

[组成]党参30g,炙黄芪3Og,丹参25g,丹皮2Og,杏仁l5g,桔梗15g,菟丝子30g,巴戟2Og,生地30g,女贞子2O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活血,宣肺补肾。

[加减应用] 证见风寒湿者,加羌活、秦艽;证见风热湿者,加防已、蝉退;毒热充斥者,加玄参、白花蛇舌草;湿浊内盛者,加茯苓、薏仁;湿热缠绵者,加土茯苓、栀子;阴亏液耗著者,加石斛、麦冬。

2.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自制胶囊(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6)

[组成]西洋参、三七、杜仲、全虫、川断、防风 当归、生地、白芍、黄鳝血等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补气活血。

3.理气除湿方(中医研究,1993,6)

[组成]茯苓3Og,柴胡6g,苍术、萆解、木瓜各15g,青皮、陈皮、香附、丹参、地龙各12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理气除湿,活血通络。

[加减应用] 兼发热者,加防己,木通、丹皮;寒甚者,加桂枝、仙灵牌;气虚者,加黄芪、薏仁,苍术易白术。

4.益元清热祛湿汤

[组成] 黄芪l00g,当归20g,金银花100g,地丁50g,丹皮、马勃各20g,玄参25g,甘草l5g,板蓝根20g,柴胡l5g,紫草、鹿角胶各20g,黄柏50g,苍术5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扶正,清热解毒除湿。

[加减应用] 皮损红热明显者,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如金银花、地丁、马勃、鱼腥草等;肌肉肿痛显著者,侧重清湿热凉血之品如苍术、黄柏、土茯苓、生地、赤芍, 丹皮等;皮下有结节者,可用桑枝、龙衣、忍冬藤等,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病久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者,可加川断、仙灵牌、炮山甲、乌蛇等,以化淤益肾;病久及脏腑,症见心悸汗出,脉结代者,用人参、麦冬、苦参益气养心;见肝脾肿大,肝功异常者,可加灵芝、茵陈、栀子强肝实脾;尿中泡沫较多,镜检呈蛋白尿者,可加琥珀、通草、山萸肉降浊固肾。

【对症用方】

关节肌肉痛

生马钱子片3Og,虎杖片5Og,生甘草18g,每剂煎lh,煎成药液加陈醋100g,分用3天。用纱布外洗浸渍关节,每日3~5次治疗关节肌肉通(辽宁中医杂志2003,10)

【外治良方】

1.豨佥草煎(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豨佥草、厚朴、忍冬腾、虎帐各15~30g,煎水外洗,每日一次。

[功能主治]适应于初期炎性肿胀,肌肉疼痛。

2.透骨草煎(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透骨草60g,桂枝20g,红花20g,当归20g。煎水外洗,1~2次/日。

[功能主治]适应于皮肌炎肌无力、肌萎缩。

【专病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疏筋活络,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2. 雷公藤多甙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

 [处方组成] 雷公藤多甙。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按体重每1千克每日l一1.5毫克,分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1)服药期间可引起月经紊乱,精子活力及数目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2)有严重心血管病和老年患者慎用;(3)孕妇忌用。

【专病单方】

1.蜈蚣、全蝎各等份,研极细末备用。1.5g,口服,每日2次。(《中西医结合诊治颜面皮肤病》)

2.大皂荚20条,去皮,切碎,水15碗熬成膏,10茶勺调服,并少量外擦患处。(《中西医结合诊治颜面皮肤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