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元凶:肝、脾、胃,1套穴位+3个方子+2碗汤 , 解决它

2020年04月25日 81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哈喽,朋友们早上好哇,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杏林君一样,最近经历一些烦人的事情,心情特别沮丧、烦躁。

早些时候,杏林君饱餐了一顿然后胃就隐隐作疼,一想就明白了——嘴巴没管住,后来和三个朋友聊天时又说到这个问题,没想到其中两人深受其害!

一个说:“胃痛是有的,痛的时候,翻江倒海,冷汗直流,越揉越疼。”

另一个说:“成年人谁没点胃部毛病,不舒服的时候脸都白了,痛得喊娘,得赶紧吃止痛药!”




可见有胃痛的人真不少,不过有些人习惯吃止痛药来缓解,但也只是缓解而已。

要系统调理还是得靠中医调理之法,具体如何,看杏林君从病症方面给大家一次讲清~



中医称胃痛为胃脘痛,这个名字最早记录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

一天,黄帝和歧伯聊天,讨论胃痛是怎么回事?

歧伯给出了一个爽朗的微笑,说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





这段话提到了胃痛的症状有小腹痛、两胁痛,还有吃不下饭。

其实不止这些,其他常见胃痛的病症有:

腹胀,呕心欲吐、发汗
小便短赤甚至有头痛、腹泻等

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来辨别一下自己是否有胃痛,然后查找病因就可以及时调理了。

那么胃痛的病因有哪些呢,杏林君总结为三点:

一个是饮食无节制,胃内食物超出胃的承载量,就不能及时对食物加工(胃气帮助消化,就像人体的发酵酶),本该消化后送走的食物,还停留在胃里,这样胃就被堵住了,中医认为这是胃气不畅,不通不畅的话,胃痛自然就引上身来。



第二个是多怒多思,情志不畅,五行中,肝属木主人的情绪,胃属土,而木是克土的,情绪不好,则肝气会“攻击”胃部,就像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一拳,哪有不疼的呢。



第三个情况很常见,外感寒邪、生冷入食亦或劳累过度,因为三者都能造成脾胃虚寒。有人在冬天也爱一口冰淇凌,吃完后就疼,就是因为内寒滋生所致脾胃虚寒,想想不痛才怪。



看完这些病因,杏林君提醒大家请谨慎对待,不可小看呢~

生活或是工作中使用止痛药应急可以,但不可依赖,因为止一时的病痛并不能除根,反而会使疾病转为胃溃疡、胃癌等鬼见愁的厉害病症。

杏林君觉得做系统的中医调理才是最好的选择,接下来我们说说如何个调理法。




药方调理


药方一般需要经过医师辩证论治后才会开具,不可擅自使用,本文药方也均未标明明确的药量,仅做参考学习之用,这一点要注意。
饮食无节制


症状:胃脘胀满,越按越痛,呕吐后痛感减弱,舌苔厚腻。

调理方法:消食、调理中气,解除胀满。

方药:保和丸辩证加减。

出处: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所著《丹溪心法》。
多怒多思,情志不畅

症状:胃部胀痛,两胁疼痛,情绪郁结,食欲不振,容易呕吐,舌质红,舌苔薄黄。

调理方法:疏肝和胃以止痛。

方药:四逆散和小半夏汤辩证加减。

出处: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外感寒邪或生冷入食等

症状:胃脘隐隐作疼,喜手指触按或是温和之物,精神不佳,食欲不正等。

调理方法:温补脾胃以散寒。

方药:黄芪建中汤辩证加减。

出处: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十六卷的《金匮要略》。


胃痛的自然调理

人的身体有众多经络穴位,这是一个天然的“医药库”。
调理胃痛,有三个宝藏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能让我们受用一生,只要配合点按、艾灸就能有效预防及缓解胃痛。

中脘穴可调理胃痛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

(中脘穴,肋骨中央处于肚脐连线的中点)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点按该穴可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达到宽胸理气、止痛的作用。

足三里有调脾胃、补中益气、化湿祛风的功能,俗语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不是没有道理的。
点按中脘、内关、足三里


用拇指端点垂直点压三个穴位,一次一个,常规操作1~3分钟,点按完左边,再按右边。

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

温和灸一次为15分钟,一日一次,疗程次数一般在10次以上。

顺序是: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


食疗方



香苏茶

材料与制法:制香附、紫苏叶各60克,炙甘草15克,陈皮30克。

适合:胃痛跟着情绪牵动而发作的人。

禁忌:风热感冒、胃火郁结疼痛者忌用。

出处:《局方》即宋太医局所定之通用药方。


生姜枣蜜茶

材料及制法:生姜8片、大枣8枚,可加入适量麦芽糖,开水沏泡,温热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虚寒所致胃部隐隐作痛者。

出处:生活常用食疗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