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GP2014】囤积癖:不仅仅是强迫症

2018年07月30日 67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般认为,囤积癖几乎等同于强迫障碍。然而,美国老年精神病学会年会(AAGP)所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一临床状况在许多精神障碍中均相当常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胡茂荣


研究者、纽约布鲁克林迈蒙尼德医疗中心精神科病房主任Nidhi Goel及其团队共招募了165名精神科入院患者,这些患者的诊断各异。在完成囤积评定量表(Hoarding Rating Scale)后,研究者发现,其中有70人(42%)符合囤积癖的临床诊断标准。


具体来看,该量表得分≥14分即被视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囤积癖。有一半的双相障碍患者符合该标准,而这一比例在物质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患者中分别为41%和40%。另外,超过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及28%的其他精神病谱系障碍患者同样符合这一标准。


Nidhi Goel医生指出,这一结果的临床意义一目了然:囤积癖这一刚刚被DSM-5“提拔”为正牌诊断类别的临床状况尚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52岁的英国人布莱恩患有严重的“囤积癖”


“抑郁、物质滥用及其他轴一障碍的患者纷至沓来,我们却惟独没有评价其囤积问题。直到患者临近出院,其中一位家属说,‘我们根本进不去他/她的房间,因为里边东西塞得满满的’。这种临床状况降低了我们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的想法是,既然囤积如此常见,如果针对这一状况进行治疗,会不会对其他障碍也有积极的防治效果?我们不知道,也没人研究过。”


DSM-5中,囤积癖首次上升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实体,被列入强迫及其相关障碍章节。在DSM-5之前,没有囤积“癖”这么一说,囤积症状仅仅被视为强迫障碍的一个症状而已,而强迫障碍本身又被列入焦虑障碍之中。而现在,强迫障碍也有了自己的位置。


“为囤积癖创造独立的诊断条目有利于提高公众对这一临床状况的认知,提高病例识别率,刺激研究及特异性治疗的研发。有研究显示,所有人中有2-5%罹患囤积癖,这一行为可能到达一个非常严重甚至威胁性的程度。”Nidhi Goel指出。


另外在Nidhi Goel医生看来,将妄想和自知力纳入囤积癖的诊断考量范围可谓一大进步。囤积癖患者的自知力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甚至没有,有的甚至存在妄想信念。


囤积评定量表用于评价以下状况:因杂乱而难以使用起居空间,不能扔掉所拥有的物品,对物件超乎寻常的追求,以及囤积行为相关的功能损害及情绪压力。


信源:Hoarding: Not just a symptom of OCD,Internal Medical News,03/24/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