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大红脸久治不愈?

2017年05月19日 104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经常看到大红脸的患者,女性居多,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患者痛苦不堪,一般这样的患者都是遍访名医,周游列国的人,但是她们会经常发现,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从“过敏皮肤”到“敏感皮肤”,从“面部皮炎”到“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从“酒渣鼻”到“玫瑰痤疮”,很多概念上的模糊给医生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处理上的混乱,甚至成为少数美容医院“包装”的条件。其实这些病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玫瑰痤疮”。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玫瑰痤疮疾病认识越来越深入,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发现,这些“过敏皮肤”、“敏感皮肤”、“面部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很多符合玫瑰痤疮的特点和范畴,传统的酒渣鼻概念已经远远不能覆盖玫瑰痤疮,处理上也应该符合玫瑰痤疮的处置原则。

       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超敏感、甚至出现丘疹、脓疱等,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迁延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主要见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特别是在部分教科书及专著中对本病的描述还停留在传统的“过敏性皮炎”,“酒渣鼻”的概念,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现象较为普遍,处置也不合理。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十分必要。

       面中部血管功能异常是玫瑰痤疮基本的病理生理,所引发的潮红或持久性红斑是临床的基本特征。玫瑰痤疮最早期且常见的表现是潮红。对于一个健康人,出现面部潮红是否诊断玫瑰痤疮是有争议的。如果潮红随时间的推移发作频率增加,红斑消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成为持久性红斑,应属于玫瑰痤疮的特征。这种潮红有别于脸红,后者更加均匀地分布于面中部、面颊周围以及耳后,表现为略带桃色的淡红斑,容易消退,其发生与炎症无关。而玫瑰痤疮的“潮红”主要见于面颊、鼻及口周突出部位,不会弥漫分布。

       面部红斑是4种类型玫瑰痤疮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需具备阵发性加重、持久性和发生在面中部(面颊、鼻或口周突出部位)3个特征。有学者认为,只有出现了面部持久性红斑才能诊断为玫瑰痤疮。玫瑰痤疮的面部红斑存在3种情况:玫瑰痤疮本身特有的持久性红斑,伴随丘疹脓疱的皮损周围红斑及发生红斑的炎症反应(“erythematous” inflammatory origins)。后两者可与玫瑰痤疮并存,但也可见于其他炎症疾病,如丘疹脓疱周围红斑可以见于痤疮,炎症性红斑源于面部本来存在的疾病如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红斑狼疮等。

       玫瑰痤疮存在多种变异型。这些变异型包括肉芽肿型、激素诱导型、面部脓皮病(暴发性酒渣鼻)、肉芽肿性腔口周围皮炎(主要见于儿童)等。近年来相继报道的特殊类型,如特发性面部无菌性肉芽肿,反映本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本病容易合并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心血管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帕金森病等,反映其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玫瑰痤疮主要依靠临床特征诊断,而每一个临床特征与很多其他疾病表现重叠,需一一排除。如阵发性潮红需排除类癌综合征、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生理性皮肤潮红、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源于甲状腺、胰腺及肾细胞肿瘤的髓样癌等;面中部红斑需与面部光损害、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面部银屑病、毛周角化症等鉴别;丘疹脓疱需与寻常痤疮、毛囊炎及口周皮炎等鉴别;鼻赘需与非黑素细胞肿瘤、鼻硬结病、结节病、淋巴瘤等鉴别。

       马慧军医生认为,玫瑰痤疮之所以难治和易复发,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医生只看到了它的面部表现而忽略了它其实是机体系统运行失调引起的病变。自然单纯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分泌、免疫、神经的调节才是彻底治愈本病的关键。总体上来讲,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选择针对疾病病理生理的靶向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病需采用个体化的慢病管理模式,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型别及不同皮损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玫瑰痤疮通常无自愈倾向,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并重视维持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