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开点退烧药吗?”——小儿退热药物知多少

2018年03月19日 845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降温和流感爆发,因发热就诊的儿童也多了起来,谈起发烧第一就会想到吃“退烧药”,小儿退热药的选择则需要慎之又慎,许多已经禁用的药物仍在一些地区使用,如何选择退热药,又有何禁忌呢?

▼发热VS退热药物

儿童发热是儿科医生最常遇见的临床症状,不少家长会要求:大夫,给开点退烧药吧。家长通常都有一种要求——保持患儿的体温“正常”,甚至在低热或无发热状态下给孩子以退热药物。其实,发热并非一种疾病,它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机制和状态,也需要结合疾病的危重情况来决定处理是否积极。

根据WHO:肛温>37.8℃或腋温>37.4℃为发热,当体温>38℃时可以进行干预。

干预目标:往往以儿童的整体舒适度作为判断,根据AAP:降温本身并不应该是使用退热药的主要目标,也没有证据表明退热药物可以预防热性惊厥。

干预措施:当体温>38℃,应先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敷等),对于腋温>38.5℃或肛温>39℃可以在医嘱下应用退热药。

▼儿科常见退热药物

WHO、AAP、以及我国的发热指南中,儿童退热药目前都只允许两种药物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两者耐受性相似。

1、对乙酰氨基酚:包括扑热息痛、泰诺林等,抗炎作用弱。

适用:>3月龄的儿童,2岁以下需要严格遵医嘱

推荐用量:可每4-6小时一次,每次最大剂量为10~15mg/kg,3~12岁小儿每24h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d

不良反应:合理剂量下安全性高,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高剂量用药则会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注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出现恶心、腹痛或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

2、布洛芬: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适用:>6个月的儿童

推荐用量:每6小时一次,每次5-10mg/kg,每24h最多4次

不良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

注意: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儿童禁用。

▼禁用的退热药

除了以上推荐的两种药物以外,常见解热镇痛药还包括: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而这3种药物,已经不推荐儿科使用退热了。

1、安乃近: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

不良反应: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过敏反应、致死性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安乃近最严重的副反应。

禁用!由于不良反应多且严重,1977年美国停止使用安乃近,目前已有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2、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不良反应:胃肠道、肝、肾受损,且其过敏反应是严重或致死性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用该药,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根据WHO: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我国推荐的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方案中规定: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3、尼美舒利

不良反应:儿童肝、肾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禁用!2011年CFDA发布的《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