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症状和治疗

2020年10月17日 256人阅读

帕金森的主要症状特征有进行性运动徐缓、肌肉强直及震颤等。主要在于脑内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帕金森病也是中医的常见病。“帕金森病”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称之为“震颤”。 这病源自詹姆士·帕金森在公元1817年首先描述,故以其名称它为“帕金森病”。中医却早在公元1602年明代人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一书认为这种病为“震颤”。在中医里,帕金森分初、中、晚三期。动作缓慢:脾主肌,因脾虚且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脾虚运水湿停蓄,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口水多、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震颤因为:肾气不足,气血亏虚,涵养肝木,导致虚风内动。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内科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走向老龄化,全球约400万帕金森患者,我国约占了170万,占据了全球帕金森患者的48%,帕金森已然成为了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医对帕金森症状与体征的认识:

【震颤】 中医认为“肝风内动”

本病的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可以波及四肢、下颌、颈部等。每秒4~6次,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

【强直】中医认为“血不养筋”

肌强直见于所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表现为锥体外系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明显。

【运动减慢】中医认为“血不养筋,筋脉肌肉拘紧”

患者随意运动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渐衰减。中医分型辨证施治帕金森:

中医一般会采用分期论治,早期可采用单纯中医药治疗,中期患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晚期患者则宜进行全方位治疗。

帕金森辨证分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筋失濡养证

特点:表情呆板,以肢体拘痉,活动笨拙为主,上肢协调不能,步态拖拉,言语呆板,腰酸腿笨,便结,舌偏嫩,舌苔少,脉弦细或细。

2、阴虚风动证

特点:表情呆板,以肢体震颤为主,上肢协调不能,步态拖拉,言语呆板,腰酸腿笨,便结,舌偏嫩,舌苔少,脉弦细或弦。
3、阴阳两虚证

特点: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久,项背僵直,肢体拘痉,体倦肢冷,或腰酸腿痛,舌质淡红或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施治】医养正元汤

医养正元汤,补肝肾之气为主导,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以弥补心阴不足,加强心脏对各脏腑的供血压力。以调节肢体不协调,表情呆板。以内风之善动、顽痰之善变为特点,豁痰化瘀,濡养筋脉,促进大脑的植物神经细胞得到函养,有利于让大脑和脑血管壁得到血氧的滋养的效果,从而延缓脑血管痉挛和硬化,以调节肢体僵硬,体倦肢冷。熄风止颤、滋阴助阳加以调节肢体震颤、步态异常。通过中医分型辨证,对症施治,最终有希望消除帕金森所带来的症状和痛苦。
张某,女,今年65 岁。去年7月前无明显其他因素出现双上肢震颤, 近1年多以来,四处求医, 医生诊断为帕金森, 药虽然吃了不少,但病情 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还经常伴有头晕、腰酸、 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及家人都非常着急, 经朋友推荐遂前来求助于中医治疗。
2  诊见舌质暗红,苔白少,脉弦细。证属阴虚兼杂肝郁、血瘀而风动。治宜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为主,兼以疏肝活血。遂开出处方: 白芍,鳖甲、天麻、全虫,千足虫,钩藤、白蒺藜、玄参、麦冬、熟地、丹参、赤芍、柴胡,甘草。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0剂。并嘱咐患者要放松心态,避免激动劳累,有规律生活等。服药23剂后复诊,肢体震颤得到了明显改善,头晕、腰酸等症状亦明显缓解。帕金森没有“最好”的药。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症状,疾病进展,生活方式和身体耐受。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类型,剂量和组合。随着疾病的进展。
帕金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求速效,帕金森病是终身疾病,主张长期服药,不求速效,只要辨病辨证准确,近期没有用药不良反应或小有疗效,就要坚持,不可频频更方。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为了追求快速见效而增加药物量,虽然短期内患者的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几年后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帕金森综合征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需要注意适量蛋白的摄入,不能一味的追求治疗忽略病人的饮食健康。还要记得多喝水,以调节便秘。

调整心态,有能力可以多去交流,帕金森病很容易引起情绪抑郁,会加快疾病进展。促进交流不管是和家人还是朋友以及病人,扩大自己的交流范围丰富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可以保持适量的运动,对心态和身体上都需要一定的自我调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