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的十大误区您知道吗?
2020年12月03日 8257人阅读
降糖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出现,但是,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患者服药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副作用。下面将列出糖尿病患者在服药问题上经常出现的十大误区,以提醒读者注意。
误区一:降血糖越快越好
这种认识容易使患者掉进非正规治疗的陷阱。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快速降糖的结果就是加大肝肾的损害,也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不要轻信那些速效广告。
误区二:血糖正常后不需再服药
血糖正常后不需服药,这是我们的理想,但是停药后,通过监测发现,饮食运动等非药物疗法不能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那么仍然要继续坚持服药。血糖正常,并不表示糖尿病已经痊愈。
误区三:降糖药物种类越多,效果越好
这种多多益善的观念套用在降糖药上实在大错特错。降糖药的搭配是有原则的,作用机制相同的药联合应用,增强的不是降糖效果,而是副作用。一些患者自作主张地将多种药物混合使用,比如格列本脲和消渴丸同用等,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低血糖。
误区四: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虽然很多人知道新药贵药不一定就是好药,但还是忍不住这样去想,这样去试。对新药贵药的选择,最好在购买前详细咨询,选择药物要只买对的不选贵的。
误区五:对降糖药过分依赖
只相信或者依赖降糖药的作用,这种看法很片面。糖尿病涉及全身各个方面的代谢问题,有着复杂的机制,吃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血糖问题,更多的方面是受饮食、运动、情志等影响,因此,最好把药物与非药物学的基础疗法相结合,不但有助于减少药量,还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六:只顾服药不管效果
机械地执行医生的医嘱,每日按时服药,但一吃就是几年,从不对吃药的效果划个问号儿,也不再找医生复查,以至于出现了并发症时才知道,身体早已经对降糖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如果平时积极的自测血糖,定期找医生复查,相信这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七:复查血糖时故意不服药
复查血糖本来是好事,但有些患者为了检验自己真正的“实力”,故意不吃药,这样得出的所谓真实结果并不能反映患者平时服药的血糖水平,医生也无法凭此来判断药物的治疗效果。
误区八:只重视降糖
把血糖作为评价糖尿病防治效果的指标无可厚非,但它不是唯一目标,对于机制复杂、病因不清、症状繁多的糖尿病来说,高血糖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一味追求降糖而忽视血压、血脂,可能正是其他并发症出现的根源,它束缚了我们挑战糖尿病的核心问题——预防和延缓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以及降低四病死率。
误区九:服药不结合进餐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是很有讲究的,哪些药饭前吃,哪些药饭后吃,可要牢记在心,不然不但失去药物功能,还可能出现副作用
误区十:服药随心所欲
有些人喜欢随心所欲做事情,心血来潮,那么请你一定避免在服药问题上也如此,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对治疗非常不利
【温馨提示】一定要注意糖尿病耐药性的问题
我们发明了一代又一代对付疾病的药物,然而人的机体则一次又一次地拿出“对策”,就像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样,许多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药效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只吃药不复查,如果患者只是满足按时服药后的心理安全感,很可能在一年半载后,等到身体感到不舒服,想起检查血糖时,身体已经出现了难以挽回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