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其中3成在中国,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帕金森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现如今,帕金森病已然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不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对帕金森这个疾病也不再陌生,但是很多人也只是听过帕金森这个疾病的名字,却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它。而且王医生发现,往往很多时候,就因为患者的不懂和不了解,竟然导致出现了“以讹传讹”,谈“帕”色变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治疗率低等问题发生。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再次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王世龙医师将帕金森病最容易出现的4个误区进行了总结,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可以以此作为一个参考。
误区一、“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
很多中老年人群,出现手抖后来找王医生就诊,第一句话便是;“医生,我是不是得帕金森了?”王世龙医师表示;“确实,手抖是帕金森病非常典型,也是最常见的运动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手抖都是帕金森。甲亢、特发性震颤、小脑病变、功能性病变都可能导致手抖。而且也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出现手抖,有些患者就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所以,手抖≠患帕金森疾病,而帕金森也不一定会手抖,不能够仅凭这一种症状,就判定为帕金森疾病”。
误区二、 帕金森病不严重时,可以不用治疗
有 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认为目前症状不重,就可以不用治疗,等到症状严重以后再开始吃药。王世龙医师表示;“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对于帕金森病这类慢性疾病来说,一定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已经不再是原来停留在猜测或者直觉的阶段,据报道,有多项临床试验已经验证,早治疗的患者,能更好、更长期的维持正常生活质量。
因此,只要有一个合理正确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很好的延缓和控制病情发展,跟正常人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在发现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
误区三、帕金森病患者在开始服药时,一下子就加到足量
有些患者一心求快,拼命服药,感觉自己症状加重时便自行加药。一开始,僵硬、迟缓等症状会有所改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等体内药物代谢完后,症状会加重,由不动变为多动的异动症(即出现不能控制的异常动作),还会伴随出现低血压、幻觉等副作用,导致远期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所以,帕金森药物的调整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平时在药快吃完时需要提前买好,切记不要骤减、骤停。帕金森病的治疗不能只顾眼前,需要长程管理,兼顾到远期的治疗效果。
误区四、一味效仿别人、不遵循医嘱
相信许多帕金森病友会互相交流各自的用药种类及剂量,有的人会因为他人说某药效果好便自己参照使用,这一点也是不可取的!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度、发病年龄、有无基础疾病、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等因素。
例如闭角性青光眼的帕金森患者就不适合左旋多巴类药物、患有嗜铬细胞瘤以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就不适合服用恩他卡朋,患有消化道溃疡、不稳定高血压、心律异常、严重心绞痛或精神病患者服用司来吉兰需特别注意。所以帕金森病患者药物剂量需个体化,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和恢复效果好的患者一样,使用同样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