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休克
2019年01月16日 95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12-18 17:01:39
疾病基本属性
对应ICD-10疾病:急性疼痛创伤性脑损伤
别名:暂无
英文名:暂无
发病部位:神经
症状:呼吸困难心悸胸闷恶心头晕出汗
就诊科室:急诊科重症医学科
多发人群:颅脑外伤患者
并发疾病:暂无
治疗手段: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否
是否传染:否
疾病介绍
神经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强烈的神经刺激, 如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 -羟色胺等释放增加, 导致周围血管扩张, 大量血液淤滞于扩张的血管中, 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疾病知识
症状
1、急性反射性神经源性休克表现为:早期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疼痛、恶心; 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进而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 查体:末梢循环差,皮肤苍白、紫绀或花斑状改变,四肢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转红缓慢;脉率增快,多超过150次/分;血压:休克早期血压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当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小于2.67kPa(20mmHg);尿量:成人每小时少于25ml,提示有早期休克。
2、脑干功能衰竭引起神经源性休克表现: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小于2.67kPa(20mmHg)
病因
(一)严重创伤、剧烈疼痛刺激 如胸腹腔或心包穿刺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舒缩中枢被抑制,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淤积于扩张的微循环血管内,导致有效血容量突然减少而引起休克。
(二)血管舒缓中枢受损 脑干梗塞、外伤、炎症等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干功能衰竭;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因为交感神经传出径路被阻断);脑死亡;脑疝。
(三)药物 许多药物可破坏循环反射功能而引起低血压休克如冬眠灵、安宁、降血压药物(神经节阻滞剂、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剂和肾上腺受体拮抗剂),麻醉药物(包括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均可阻断自主神经,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发生低血压休克。尤其当患者已有循环功能不足因素存在时,应用上述药物更易出现低血压。
检查
一、中心静脉压监测
二、肺动脉楔压 监测
三、动脉血气分析
四、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五、生命体征监测
六、凝血功能监测,排除 DIC。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确诊。
治疗
1、患者应保持安静,取平卧位,除去枕头,下肢抬高15°~30°,使其处于头低脚高的休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脑部血供。如有意识丧失,应将头部置于侧位,抬起下颏,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
2、应用肾上腺素
3、补充血容量
4、 镇痛、镇静药物
5、 糖皮质激素
6、 给氧及呼吸支持
7、 应用升压药
8、对因治疗
预后
1、急性反射性神经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生机制比较简单,但来势凶险,部分病人有可能危及生命,大多数预后较好,有时不经治疗即可自愈,有的则在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迅速好转。
2、脑外伤后一旦出现神经源性休克预示预后极差。
预防
1、避免创伤。积极治疗各种创伤
2、积极治疗脑干梗塞、炎症
3、合理应用药物如冬眠灵、安宁、降血压药物,麻醉药物等
健康问答
神经源性休克需要手术治疗吗?
神经源性休克不需要手术,停止静脉注射麻醉药。患者去枕平卧位,亦可采取下肢抬高。本病主要是药物治疗以及针对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