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2018年10月18日 76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关键词;早期 高危儿 脑损伤 干预治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张旭烨
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早期发现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国内调查资料表明:1——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为1.2%,分析其原因,有三分之一约有100多万儿童是后天因素造成的[3],而后天因素主要为围产高危因素所致。主要有早产、低体重、窒息、 高胆红素血症、脐带饶颈、低血糖等,存活的围产高危儿中平均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儿。
我院脑瘫康复中心2000年开始对高危儿进行“三级网络”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本文统计了2001年1月——2004年5月经高危儿门诊筛查收入院的脑损伤儿116例。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促进智能及运动发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病例选至2001年1月——2004年5月住院治疗的1岁以下有高危因素的高危儿116例,(见表1)。其中,住院1——7天放弃医院治疗的患儿30例(家长干预)作为对照组。86例为治疗组。脑瘫患儿6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51例。发病病因、临床分型(见表2 表3)
表1 病例一般情况统计
年龄 男 (%) 女 (%) 合计 (%)
—3月 14 (12.1) 4 (3.4) 18 (15.5)
—6月 31 (26.7) 14 (12.1) 45 (38.8)
—9月 16 (13.8) 7 (6.0) 23 (19.8)
—12月 21 (18.1) 9 (7.8) 30 (25.9)
表2 病 因 统 计 表
早产 早产低体重 窒息 巨大儿 高胆红素 脐带饶颈 双胎 其它8项
29 23 19 10 8 8 6 13
表3 临床诊断及分型表
诊断 分型 男 ( %) 女 (%) 合计 (%)
脑性瘫痪: 痉挛型 37 (31.9) 12 (10.3) 49 (42.2)
手足徐动型 5 (4.3) 6 (5.2) 11 (9.5)
驰缓型 2 (1.7) 3 (2.6) 5 (4.3)
中枢性协调障碍 39 (33.6) 12 (10.3) 51 (43.9)
1. 2方法
1.2.1 诊断“脑性瘫痪”的病例符合李树春教授主编《小儿脑性瘫痪》书中的诊断标准。[2]“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标准符合Vojta博士的“七项姿势反射检查法”。
1.2.2部病例均采用“儿心法”进行发育商的测定,采用中国康复中心胡莹媛教授的“脑瘫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全面评价。治疗前后进行DQ及运动发育的评价。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医院由医护人员操作。对照组(家庭干预组)由不愿住院的家长进行干预治疗(医生对家长进行指导)2—3个月随诊一次。
1.2.3观察指标:
(1)“儿心法”测定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发育、社交能力。
(2)Vojta姿势反射七项指标。
(3)辅助检查指标:MR、CT BAEP、SEP、EEG等。
1.2. 4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疗效率= ---------------------------------- X 100%
治疗前积分
以百分数表示:显效>50% 有效>20% 无效<20%
1.2.5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脑活素类”药物静脉滴注及穴位注射,同时做高压氧治疗[1];中医推拿治疗;脑瘫儿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理学疗法进行治疗;智力低下的患儿做智能训练,每个疗程三个月。对照组用药物及家长进行训练。
2 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1——10个疗程的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患儿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正常化率达95%以上,5%为早期的脑瘫患儿,治疗的疗程要更长,3——10个疗程。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发育商(DQ)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年龄与疗效比较,年龄越小正常化率越高(见表5)。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1(见表6)
表4 发育商(DQ)提高的月份比较
组别 总例数 大运动 精细动作 适应能力 语 言 社交行为
治疗组 86 8(3.6) 7 (5.5) 6 (11.3) 5 (18.1) 4 (8.6)
对照组 30 4 (13.1) 2 (9.8) 5 (4.8) 3 (11.8) 3 (7.1)
表5 年 龄 与 疗 效 的 关 系
年 龄 例 数 正常化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3月 18 16 2
—6月 45 20 15 10
_—9月 23 8 7 8
—12月 30 5 5 4 16
表6 两 组 疗 效 统 计
组 别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合 计
治疗组 76 10 0 86
对照组 14 16 30
经统计学处理:P值<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全部病例治疗均完成1—10疗程或更长时间。(1个疗程3个月)。最短治疗时间90天,最长治疗时间1080天。有的患儿仍在住院治疗。经过本文统计可以看出疗效与疾病病种、疗程与年龄均有密切关系。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51例,其中有95%的患儿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达到正常化,5%为脑瘫患儿,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好,平均治疗达3—4个疗程。
3.2围产期高危儿脑损伤可因不同的高危因素、损伤的轻重而决定所导致发育障碍的轻重,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多种类型的脑性瘫痪。除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外,还会并发癫痫、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社交、情绪、睡眠障碍等。
3.3医院干预治疗组与家庭干预组有显著差异,发育商提高的月份可相差30—50%以上,这一点符合“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由此可见,对于脑损伤的高危儿在早期一定要给予规范化的干预治疗,家庭干预也重要,但要以医院正规治疗为主,家庭配合治疗为辅,才能在短期内使患儿达到正常化。
3.4高危儿脑损伤的干预治疗关键在一个“早”字,早期干预的另一个科学依据是大脑发育的代偿性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脑的发育,脑损伤可以代偿。儿童中枢神经损伤康复是基于医学的“脑可塑性理论”[4]虽然部分脑细胞受到损伤,但脑的某些区域甚至生后还能再生新的神经母细胞,晚期神经元移行在大脑皮层一直持续到生后5个月,在小脑皮层持续到12个月[1]]。这是婴幼儿神经系统代偿的最佳时期,所以,在治疗上不能错过这个最佳“早期”。
参考资料:
[1]、李德炎.张兰亭.尹彪中.李如求主编《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
[2]、李树春主编《小儿脑性瘫痪》
[3]、王贞.文香淑.李永库.脑性瘫痪儿智能结构与高危因素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7—48
[4]、李葆明.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2(增刊)25
[5] Nelson KB, Cerether JK.Cuuses of Cerebral palsy Current Opinion Iupediatrics,1999,11:48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