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更适合看中医

2018年06月16日 8175人阅读

  对妇科疾病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妇科疾病的辩证

  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症候。通过辨别疾病的寒、热、实、虚和病症所在部位的表、里、气、血,找到疾病的症结所在,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较为详细的诊断依据。妇科疾病虽与普通疾病的诊断方式基本相同,但妇女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如经、带、孕、产、乳的病症等较普通疾病有所差异,所以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进行辩证施治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对女性月经病进行治疗时,除了需诊视患者全身症候和舌脉以外,还需要对其月经的期、量、质、气味等进行辨别。因为中医上认为妇科疾病除与女性的脏腑气血有直接关系以外,还与全身的经脉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常见的妇科疾病

  在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种类繁多,主要有阴道炎、盆腔炎、白带异常、月经异常、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在中医上,将这些疾病主要分为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妊娠病等。且中医上认为,这些妇科疾病的发病基本都是由于肝肾亏虚、血气瘀滞、血气不足以及肝脾湿热等原因所致。

  妇科疾病的具体辨证

  1. 月经病的辨证

  在对月经病进行辨证时:

  月经量多、颜色深红且较为粘稠者多为血热所致;

  月经量少,且颜色较暗者多为血寒所致。

  若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性欲减退,舌质淡等症状时,则认为其由肾气虚所致。

  若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颧红潮热,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大便于结等症状则认为其是由于肾阴虚所致。此外,肾阴虚时较为常见的症状还有崩漏、行经头痛、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阴痒、胎漏、胎动不安等症状。

  2.带下病的辨证

  带下病属于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常认为其是由于肝经湿热、脾胃过湿或肾阴虚所致。

  带下质稠秽臭且伴有高热以及下腹疼痛者多为热毒所致;

  带下量多色白、无臭秽味道者多为脾虚过脾胃湿热所致;

  带下量多、有臭秽味道且伴有阴部瘙痒者多为湿热所致。

  带下较少,且色白无臭者多为肾阳虚与血虚;有臭味者则为肾阴虚。

  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时,除了进行上述辨证以外,还需要借助常规的妇科检查。

  3. 乳房相关疾病的辨证

  中医上认为, 乳房疼痛或乳腺增生等疾病多是由于血气不畅、瘀滞所致。若伴有精神抑郁,喜叹息、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质正常,脉弦等症状则说明该疾病属于肝气瘀滞所致。该病发生时,还常常会伴有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

  4. 生殖器外部疾病的辨证

  妇科生殖器外部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主要有阴户肿胀、阴户瘙痒等症状。在中医中,认为该类疾病主要是由于肝经湿热所致,在治疗上主要以清热利湿为主。若伴有阴挺、崩漏等症状,则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或脾湿过盛所致。

  5. 盆腔炎以及附件炎症疾病的辨证

  腔炎以及附件炎症在妇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但危害程度相对较大的疾病。对其进行中医治疗时,常常还需要与抗生素等西药联合应用才能根治。中医上认为:

  伴有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且带下量多如脓的盆腔炎或附件炎多为热毒所致;

  伴有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者,多为湿热瘀滞所致;

  伴有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者多为血瘀所致;

  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苔薄白,脉沉细者多为冲任虚寒所致。

  6. 产后病或妊娠病的辨证

  于该类疾病, 中医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瘀、气虚等原因所致。若伴有,面色晦暗有斑,口干不欲饮,小腹疼痛等症状则说明是由于血瘀所致。并且该类疾病还常伴有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经色紫黯挟血块,经行腹痛等症状。由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对于其他妇科疾病较为复杂,临床上辨证相对较难,故在此不作详细讨论。

  中医妇科

  很多女性朋友到医院看妇科疾病,对于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拿不准主意,其实,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几类疾病更适合看中医。

  功能性子宫出血

  妇女阴道不正常出血,多由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中医称为“崩漏”,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中医治疗此病采用清热凉血、止血补血为原则,收效较好。

  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50 岁左右,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有些人会出现经期不准、经量改变、潮热盗汗、头昏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大汗淋漓等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治疗该病往往收效欠佳,而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症下药,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月经不调

  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方面出现异常者,均称为“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前后不定期、经量过多或过少等。中医治疗该病主要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有明显疗效。

  习惯性流产

  妊娠不足28 周,胎儿自然产下而不具有生存能力,连续3 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属中医称“滑胎”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气虚衰、房事不节等因素造成,多采用补肾益气之法治疗。

  慢性盆腔炎

  患者多表现为下腹隐隐作痛,伴有坠胀感,腰酸背痛,月经期加剧,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见白带增多、白带异常等,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一般消炎镇痛药难以奏效,而采用中医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效果。

  子宫脱垂

  本病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和多产的中、老年妇女,采用中医配合针灸、外治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等症者,称为痛经。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治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主,治疗效果较好。

  产后病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用”,产后出现的产后血晕、恶露不净、腹痛、便秘、缺乳、乳汁自出、遗尿症等症,多为气血亏虚所致,在中医辨证的前提下,采用补益气血之法治疗,常可获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