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l截骨治疗跖骨过长伴骑跨趾畸形
2017年03月10日 168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跖骨过长,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在第一跖骨头的顶端画一横线,如果第二跖骨的髁部超过这一横线,就证明第二跖骨过长。我们在临床上遇到2例跖骨过长伴骑跨趾畸形患者,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特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 患者女性,58岁,左足踇外翻并骑跨趾畸形8年,临床症状主要为足底疼痛。入院后查体见左足踇外翻并第二趾骑跨畸形,局部足底皮肤变硬,可见一大小约1cm×2cm胼胝体,压痛明显。X片检查提示第一跖趾关节外翻畸形,通过测量可发现第二跖骨以及第三跖骨过长。患者入院后行左足第二、三跖骨短缩术以及踇外翻、骑跨趾畸形矫形术,术中先截取第一跖骨内侧骨赘,紧缩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然后通过松解第一跖趾外侧关节囊以及踇收肌矫正踇外翻畸形。再于第二、三趾蹼间取长约4cm切口,暴露第二、三跖骨,采用跖骨干截骨术对第二跖骨进行短缩,截骨约5mm,用T型钢板螺钉固定。第三跖骨采用Weil截骨,将之短缩3mm后用12mm螺钉固定。术后3天患者可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3周拆线,术口I期愈合。8周后全足负重行走。随访13个月,患者足部畸形明显改善,截骨端已愈合,行走时无明显疼痛。见图1。
2.讨论
正常情况下,在正位片反映的各跖骨头的位置,可形成一条抛物曲线,称为Maestro弧线。我们在例1患者足正位片上划一条线(M1)平行于第二跖骨纵轴,再分别于2-4跖骨头顶点划一垂直于M1的线,则两条垂线间的距离即可认为各跖骨长度的差距,如图1d所示。一般认为第二跖骨长度最长,第一和三跖骨应<3mm,第四跖骨应<6mm,而第五跖骨应<12mm。因此临床上可通过画Maestro弧线来判断是否存在跖骨过长,在术前进行精确测量,以便做好矫形计划。
人体在跖骨上的负重点共6个,即第1跖骨下方的2个籽骨及2-5跖骨头。全足放平与地面接触时,各跖骨头处于同一水平,均匀承担体重。如果某一跖骨过长或跖倾过大,即有可能导致应力集中而引起跖痛症。如本文2个案例,都由于第二跖骨过长,将应力集中于第二跖骨头,进而引起疼痛,加之足底皮肤由于长期受压以及摩擦,引起局部扁平角质增生,形成胼胝体,见图1b。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通常可首选保守治疗。据研究统计,跖骨过长引起跖痛症的患者大多数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若病情加重,并且合并有严重骑跨趾畸形患者,此时需采取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跖骨过长术式多样,效果不一,最常用的主要为weil截骨术以及跖骨干截骨术。1985年,Weil首先报道了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中心性跖痛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原理为通过对跖骨头、颈部位进行斜行截骨,以实现跖骨短缩,如图3所示,恢复跖骨正常的负重抛物线,缓解疼痛。其最适用于跖骨过长或跖倾过大导致的中央跖痛症患者,同时适用于跖趾关节背侧半脱位或脱位等。Trnka等报道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60例伴有跖趾关节脱位的跖痛症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其中42例获得显著的疗效,8例较前有所改善。认为Weil截骨术是一种能够矫正跖趾关节脱位的良好术式,同时能够减轻跖板疼痛。而跖骨干截骨术同样可用于治疗跖骨过长,我科曾采用此术式治疗多例患者,术后确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通过长期随访发现,对于同时伴有跖趾关节脱位患者,其远期疗效不佳。Trnka等对一组由跖趾关节脱位导致跖痛症的患者,分别用Weil截骨术或跖骨干截骨术治疗,结果发现Weil截骨术在患者满意率、降低跖痛复发率及控制跖痛转移率方面均占优,且跖趾关节的复位率也显著高于后者。因此,对于跖骨过长患者,可以选择Weil截骨术或者跖骨干短缩截骨术,但对于同时伴有骑跨趾畸形(跖趾关节脱位)的患者,采取Weil截骨术,可获得更好地疗效。此外,跖骨行Weil截骨后可以同时进行短缩、三维矫形等手术操作,对于术者而言,为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提供帮助。
选择Weil截骨治疗第跖骨过长伴骑跨趾畸形2例,我们认为,截骨的目的主要是恢复Maestro弧线,缓解疼痛,同时改善外观。通常截骨的长度为3-5mm。对于足趾骑跨畸形严重,可用一枚1mm克氏针贯穿固定近节、远节趾骨6周。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可使用短腿石膏托加强固定4周,如例2患者。由于足部术口皮肤愈合能力较差,笔者建议术口应延迟拆线,最佳拆线时间为术后3周。Weil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截骨部位接触面积大、断端固定可靠等优点,该2位患者通过Weil截骨手术,有效的调节跖骨的长度和跖骨头的高度,纠正了骑跨趾畸形,缓解了疼痛症状,均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