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疼痛差异的原因

2020年01月21日 1038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前面我们介绍了男女性对疼痛的感知存在差异,一般人群中常见疼痛的发病率也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对有害刺激有更大的疼痛反应,这是因为女性具有更低的疼痛阈值,即女性对较低强度的刺激就会产生疼痛反应,且女性更倾向于同时具有多种疼痛。


男女性疼痛差异的产生可能有从性激素、遗传因素、解剖学差异到文化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原因,疼痛本身非常复杂,种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相对较小样本的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造成两性之间疼痛差异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慢性疼痛的发生过程、疼痛症状的类型、疼痛并发症的特点等。


疼痛的性别差异与性激素


雄激素和雌激素对于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保持非常重要,它们也在男女性疼痛的产生的中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女性雌激素在某些疼痛中的影响非常明确(例如偏头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疼痛),对于其他疼痛来说,性激素参与的证据尚不明确。但是,多种常见疼痛的发病率在女性经历青春期时逐渐升高,而青春期男性的发病率则保持稳定或不如女性上升的明显。
有研究表明,对女性和男性注射雌激素可增加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这些效应可能是由于周边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诱导行为而产生的。
因月经周期激素波动而导致的疼痛变化最近也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患有慢性疼痛妇女的疼痛感觉随着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改变,例如,颞下颌关节疼痛在行经之前和行经期间最严重。


而男性雄激素则似乎与较低的疼痛水平有关。


研究显示,女性工人的血清中雄激素水平和工作相关的颈肩疼痛之间存在反相关的关系;低剂量雄激素注射治疗可提高患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男性的绞痛阈值;对于雄性大鼠,雄激素在实验诱导的关节炎中有着保护性的作用,而给雄性和雌性大鼠雄激素治疗可改变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和引起痛觉丧失。
由此可见,性激素与男女性疼痛的产生和疼痛程度有着密切关联


疼痛的性别差异与解剖学结构


脑成像技术的进步使研究人员可进一步评估不同性别之间的大脑结构差异,例如胼胝体的大小和形态、下丘脑视前区、颞平面、人脑中灰质的比例以及神经元的密度等。
另外,已经确定的是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空间和语言技能,而这些差异与大脑功能中的性别差异相关,疼痛反应中观察到的行为和临床表现的差异可能也与男性和女性间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相关。
对于此问题的大脑成像研究正在逐步增加,很有可能理清差异的起因,以更好的理解疼痛产生的解剖学基本机制以及性别因素如何影响这些差异。


痛的性别差异社会心理因素


一些生物因素(如性激素差异)在绝经后人群中的影响较不明显,而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情感(例如焦虑、抑郁)、疼痛的应对策略、患者的性别角色、日常行为习惯和是否寻求治疗等会持续影响男女性对疼痛的感知。
例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虑,而焦虑也是造成疼痛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面对慢性疼痛的患者,有时需要心理医学科的协助治疗。

了解了与男女性性别差异密切相关的因素,临床医生对于疼痛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性别因素,针对不同性别的疼痛相关因素给与个性化的指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