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明胸痛原因,再做治疗

2018年01月09日 84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对于心血管科医生来说,胸痛患者是最大的一个症候群,而胸痛的鉴别诊断几乎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但是,胸痛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真正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并不常见,甚至有些看似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中隐藏着陷阱,对临床医师的判断造成干扰。

诚然,依托现代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对几乎所有和疾病相关的胸痛症状进行明确的诊断,但这种做法,势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支出、延长其诊疗周期,并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创伤。所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更加准确的初步判断,对于优化诊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问诊查体力求客观全面

要想得到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初步诊断,需要我们在问诊和查体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全面。那么,如何做到客观和全面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名患者。他的主诉是“间断活动时胸痛两个月,加重3天”。单从主诉来看,这是非常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的症状。进一步询问病史,他也如是说,稍微活动就会感觉胸痛,向背部放射,停下休息数分钟即缓解。查体也没有听到杂音。结合他还有一些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我们是否就可以判断这名患者的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呢?

如果我们的问诊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作出上述诊断就会略显武断。在上述的问诊内容中,使用了一个非常宽泛的词汇——“活动”。典型缺血性胸痛的特点是与活动量增加相关的胸痛症状。而“活动”则既可以理解为活动量,也可以理解为某个动作。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文字上的差异,而是从文字的差异中表现出来的,在问诊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加工的过程,这会使我们遗漏很多重要的细节。想要做到客观,就需要在问诊的过程中做到吹毛求疵,将患者所说的症状都尽可能地详尽到情景重现的程度。

问诊的方式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会直接询问患者“胸痛是在活动时发作,还是静息时发作?”这相当于医生为患者设定了两个情景,患者最直接的回答是“在活动时出现”或“在静息时出现”。当得到这样的答案时,医生又会主观地将患者的症状按照是否“劳力性”进行划分,而不再进行进一步的问诊。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种“选择题”式的问诊方式,而应当尽量使用启发式的问诊方式,例如“胸痛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发生胸痛的时候您正在做什么?”等。

在现实中,有很多患者的症状其实与活动量没有太多关系,而是由于运动当中的某个特定的动作、或者某个姿势导致的疼痛;也有些患者的症状确实与活动量有关系,但仔细询问之后,会发现其胸痛的发作与呼吸的幅度有很大关系,即使不运动的时候,深吸气也会诱发。上述这些情况就很难用心肌缺血来解释,而与骨骼、肌肉、神经的关系更加密切。

问诊注重收集和引导

此外,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保持对患者的尊重。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医生有时会对患者产生轻视的心态。当这种心态出现在问诊过程中时,就会表现出来对于患者一些缺乏逻辑性、冗余、重复叙述的不耐烦。这种不耐烦的态度,一方面会使医生固执地坚持自己最初的看法,甚至不惜通过一些简单的辩论或者语气上的变化,以彰显自己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会使患者失去交流的愿望,过多的被打断也会使患者的思路变得散乱,遗漏很多重要的信息。

所以说,问诊的过程是收集,而非思辨;医生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纠正。引导的过程却并不简单,需要医生本人的临床思维既全面又具有逻辑性。我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症状学的时间只有很少的几个课时,其后很快就进入到按照疾病谱进行学习的阶段,容易造成在提及胸痛原因的时候,想到的是“哪些疾病”,而非“哪些病生理机制”。前者属于枚举法,当记忆出现遗漏时,鉴别诊断就可能不够全面;后者属于推理,把握住最基本的原理,就可以推演出各种可能性。

疼痛的产生过程包括:痛觉感受器的感知、传导痛觉的神经通路,以及痛觉中枢的接收和反馈。在整个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痛觉。痛觉感受器可以感知到的刺激包括炎症、创伤、缺血缺氧、压迫、温度等,每一种刺激的诱因、疼痛性质、持续时间都有所不同;再结合患者疼痛部位的解剖学特点,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更加接近真实的情况。这种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实是在行医过程中通过对自己问诊过程的不断反思而逐渐完善的。

别忽略显而易见的体征

在进行体格检查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客观和全面,不要先入为主地主动省略掉一些体征,尤其要注意患者的面容、生命体征这些虽然基本且显而易见,却容易被忽略的体征。曾经遇到过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虽然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但接诊医生在看过患者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联系急诊介入治疗,而是坚持要等血常规的结果回报。因为他在第一眼看见患者的时候,就发现患者面色焦黄、口唇苍白,非常像贫血患者的面容,而30分钟之后回报的化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只有55g/L。

输血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恢复。后续的检查证实了患者既有冠心病,又同时合并了十二指肠溃疡。对溃疡进行了充分的治疗后,患者顺利地接受了择期PCI治疗。如果患者没有等到血红蛋白的结果回报,就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则后续常规进行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如果停用则增加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使医生的抉择陷入了窘境。

诚如开篇所讲,准确的初步判断对于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困难,所需要的,仅是在临床工作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和总结,以及时刻保持着对患者的一份尊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