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型颈椎病
2019年06月06日 82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又称吞咽困难型颈椎病,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骨刺形成所致。临床上相对少见,因而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病的典型表现为吞咽障碍,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患者少见,约80%的病例尚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症状。
二、病因
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骨刺形成所致。由于椎体前方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富于弹性的食管,缓冲间隙较大,因此一般不至于出现症状,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时则易引起压迫:
1、骨刺过大
如骨刺过大并超过椎体前间隙及食管本身所承受的缓冲与代偿能力时,则可出现食管受压症状。
2、骨刺生成迅速
如因外伤等因素致使椎体前缘骨刺迅速形成,其长度虽较前者为小,但由于该处软组织来不及适应与代偿,则致使局部平衡失调而易出现症状。
3、食管异常
临床上可遇到仅有4~5mm长的骨刺即表现吞咽障碍症状的病例,这主要是由于食管本身可能有炎症存在(或食管周围炎),也与患者本人的精神因素、食管的活动度及局部反应程度等有部分关系。
4、解剖部位特点
症状出现与否及出现早晚、程度等与食管的节段有密切关系。在环状软骨与膈膜部的食管较为固定,因此较小的骨刺即可引起症状。
5、体位
当颈椎处于仰位时,由于食管同时被拉紧,因而易使食物通过发生障碍;而屈颈位时,食管处于松弛状态,因而易为食物所通过。
三、临床表现
1、吞咽障碍早期主要为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烧灼、刺痛等),渐而影响吞服软食与流质饮食。其吞咽障碍的程度可分为:①轻度 为早期症状,表现为仰颈时吞咽困难,屈颈时则消失。②中度 指可吞服软食或流质饮食者,是本病的常见类型。③重者 仅可进食水汤,临床相对少见。
2、其他颈椎病症状
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患者少见,约80%的病例尚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症状。
1、X线片
X线片可显示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鸟嘴状。其好发部位以颈5~6最多,次为颈6~7及颈4~5椎节。约半数病例其食管受压范围可达2个椎间隙。
本病主要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加以诊断,同时需要除外一些易混淆的疾病。主要诊断要点如下:
3、应除外其他疾患
1、保守疗法为主
包括颈部制动、控制饮食(给以软食或流质饮食)、避免各种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及各种对症疗法。对有低热、怀疑有食管周围炎者,可给予广谱抗生素。
2、伴有其他类型颈椎病需手术治疗者
可在术中将椎间隙前方骨赘一并切除。
3、单纯型经保守疗法无效者
可考虑行手术切除,但对老年患者施术应注意其全身状况及术后处理。
七、预后
单纯型者预后均较好,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切除者。
八、预防
1、积极治疗咽喉部疾患。
2、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
3、防治头颈部外伤。
4、避免长期低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