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的轮回——倾全院之力,救治本院职工 前辈,别怕,烧...
2021年03月09日 74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9年6月28日下午6点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职工交流群开始频繁流传一段视频,与医院一河之隔的职工家属楼失火,视频中浓烟滚滚,失火情况十分严重,群中得知医院退休职工被困火场。作为烧伤科的医生,职业的敏感度告诉我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崔正军
视频转载到了烧伤科工作群,崔正军主任立即指示病房值班人员做好抢救伤员准备,随即接到医院电话通知崔正军主任、郭鹏飞主治医师赴急诊科会诊病人。
原来由于天然气爆炸使得房门变形,两位患者无法逃离火场,躲在卫生间等待救援。因困在火场时间长,两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烧伤面积均在45%左右,全身多处深度烧伤,情况十分危急。
事故发生后,院领导高度重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章锁院长、孙莹璞、赵松、闫新郑副院长、医务处王守俊处长及相关领导第一时间在急诊抢救室探望伤员并指挥抢救工作。检查患者后,安排绿色通道入住ICU病房,烧伤及重症医学在岗工作人员联系休息同事加班组成临时救治小组,参与抢救。
医护人员发挥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当日夜间患者办理住院后,建立静脉通道,安排补液抗休克治疗,烧伤创面清创换药处理,处理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凌晨4点,临时救治小组完成对两位患者的初步处理,两名患者平稳度过伤后第一个夜晚。这一夜对于参与救治的人员来说是繁忙却又紧张的一夜,黎明来的比以往要慢一些,悬着的心久久不能放下,担心着我们的前辈、老职工。
第二天由医院领导牵头成立多学科救治小组(重症医学科、烧伤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营养科、肾内科、消化科、胃肠外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耳鼻喉科),科学有效地安排急救处理、抗休克治疗、手术治疗、抗感染治疗及脏器并发症等治疗环节。
院领导高度重视,患者在ICU救治时期,院领导每日组织两次会诊(早上8点、下午4点),当天的会诊意见由重症医学科医师总结并执行。病情稳定后救治小组每日会诊一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受伤程度不同,女性患者(于老师)在伤后7天转入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病房继续治疗,男性患者(刘老师)在伤后20天转入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病房。
正值盛夏时节,烧伤患者剧增,此时的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病房已经收治了6名特重度烧伤患者,总共住院患者60余人,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崔正军主任,李茜护士长在早会上向全体医护人员讲到要克服困难,保障两位患者的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做到早期病情一天一汇报,一周一总结。
经过2个月的辛苦救治,无数次换药,多次清创、植皮手术,两名患者最终创面全部愈合。在治疗创面的过程中,为保障患者生活自理,功能恢复,崔正军主任,郭鹏飞主治医师查房后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科室的烧伤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的病房里时常能看到两位步行锻炼的画面,不时地与路过的医护人员打招呼。此时的我们,回想最初见到两位的场景,仍然不寒而栗,但却勇往直前,不再害怕。
在2019年10月26日烧伤修复重建科举办的“世界作业治疗日,烧伤康复,郑大一附院烧伤科在行动!”专题活动中,两名职工伤员积极参与其中,完成了伤后的第一个作品。
2019年10月3日上午8时许,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休职工、烧伤患者刘老师及于老师夫妇在查房结束后,把一面写着“救死扶伤 尽心尽力,攻坚克难 创造奇迹”的锦旗送到烧伤科医护人员人手中,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力求助表示由衷的感谢。于老师感激地说:“多亏医院及烧伤科全体医护的努力与关怀,才能使我们家庭度过这次难关,这面锦旗代表着我们全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感谢。”
后来得知患者的父母作为第一代郑大一附院的开拓者为医院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两位患者也均为我院临床一线退休职工,患者的儿子儿媳目前也在本院工作。这是一脉相承的“守护患者,守护医院”的家庭啊!奉献自己的所有给患者,给医院。别怕,前辈,守护医院,守护患者一辈子了,现在轮到我们守护你们了。
(烧伤与修复重建外科 郭鹏飞撰稿 崔正军审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