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8年07月04日 93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白塞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口腔、眼、
生殖器及皮肤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也可出现多系统改变。
1 病因
白塞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遗传、微循环障碍、病毒、细菌、结核等因素有关,可出现体液免
疫亢进、紊乱及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显著增高、细胞免疫降低等,可能涉及Ⅲ、Ⅳ型变态反应。
2 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为血管炎,大小血管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口腔及皮肤损害常为白细胞碎裂性和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3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为4~70岁,主要是l6~40岁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3.1 一般症状 轻者无全身症状,或偶感乏力、关节酸痛、发热、头痛、头晕、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多为低热。过度劳累、睡眠不佳、月经前后、气候突变或季节改变都能使病情加重。
3.2 口腔溃疡 以口腔溃疡为本病第一个症状者占70%左右,整个病程中的发生率达99%。开始为小结节,很快发展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10 mm或更大,境界清楚但不整齐,深浅不一,中心有暗灰色坏死基底,周围为鲜红晕。溃疡较深者,愈后留有瘢痕。单发或多发,可位于唇、龈、口腔黏膜、软腭、舌、扁桃体、咽、喉以至食道和鼻腔。一般7~l4天后自然消退,隔数天到数月又复发。
3.3 生殖器损害主要是溃疡 占73.6%。少数可为初发症状。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大、小阴唇,也可发生于阴道和子宫颈。发生的时间较早、症状较明显,可导致外阴严重损坏。男性主要发生于阴囊、阴茎、龟头及尿道。约经1~3周渐愈。深在性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发作期间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3.4 眼部病变 l5%的患者于病程的第1年内出现眼部病变,85%于5年内出现。男性患者眼部病变发生率高且症状重。视网膜血管炎是最典型的眼部体征,也是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也可发生结膜炎、前房积脓、葡萄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两眼最终都受累。眼部病变发生后4~8年内,有44%的患者失明。
3.5皮肤症状总的发生率为97.4%,仅次于口腔黏膜病变。多数发生于黏膜病变以后,少数患者(24.5%)以皮肤病变为初发症状。
3.5.1 常见的特征性损害: ①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占68.6%,主要见于下肢,特别是小腿;几个至10余个不等,不规则分布。约1/3的病例新发皮下结节周围有1.0 ~1.5 mm宽的鲜红色晕围绕,称为红晕现象,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②毛囊炎样损害:占41.2%。一型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和胸背部的米粒大至绿豆大、暗红色的丘疹或丘脓疱疹的痤疮样损害。另一型为脓疱性结节损害的假性毛囊炎,分布周身,其基底部为浸润性硬结,周围有较宽的红晕,轻度疼痛感,多不破溃。约1周左右,红晕消失,脓疱吸收,而浸润性硬结消退较慢,比较具特征性。慢性反复发作,细菌培养阴性。③针刺反应:指在无菌条件下针刺后l2~48小时开始出现米粒大小的红丘疹,继而发展为水疱、脓疱。病情活动时,反应阳性率高;缓解时,反应程度弱而阳性率低;病情稳定后,可转为阴性。这是本病的特殊表现。静脉壁损伤亦可产生局限性静脉炎。
3.5.2 少见而典型的损害 如Sweet病样损害(表现为水肿性红斑和高起的结节等)、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形红斑样损害、环状红斑样损害、类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损害和丘疹坏死性结核菌疹样损害。
3.6 关节症状 发生率为40%~100%不等。似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可自行缓解,常与发热、血沉快、皮肤结节性红斑同时存在。
3.7 心和血管损害 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瓣膜病变、传导系统受累和心包炎等。男性发生率约高于女性l2倍。全身各部位中、大的动脉和静脉均可受累,以静脉为多。基本病变为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两种。动脉病变的基本损害为动脉内膜炎及动脉血栓形成。肺部血栓性脉管炎和动脉瘤破裂可致死亡。
3.8 神经系统病变从本病的第一个症状开始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短间隔1~2个月、最长达20余年,半数在2~5年内。男性发病率高。神经系统病变大多数呈慢性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均可受累,预后较为严重,特别是脑干型。脑膜炎的预后较好。
3.9 其他系统病变本病还可并发附睾炎、尿道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心肌炎、扁桃体炎等。
3.10 病程及预后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少数为顿挫型,短期发作后不再复发。大多数症状较轻,常可自然缓解。缓解期短则月余,长则数年甚至10余年。
4.诊断
目前得到公认的是白塞病国际研讨会1990年制订的诊断标准:①复发性口腔溃疡:由医师或患者观察到的小阿弗他溃疡、大阿弗他溃疡或疱疹样溃疡,在l2个月中至少发作3次。②复发性生殖器溃疡:由医师或患者观察到的阿弗他溃疡或瘢痕。③眼损害:由眼科医师经裂隙灯检查明确的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以及视网膜血管炎。④皮肤损害:由医师或患者观察到的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脓疱样损害以及未接受激素治疗的青春期后的痤疮样结节。⑤病理反应性试验(针刺反应):在24~48小时内由医师判断的皮肤试验阳性。具有第l项,同时再有后4项的2项或2项以上,即可诊断。
5.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多形红斑、瘢痕性类天疱疮、天疱疮、单纯性口腔溃疡、瑞特
综合征等相鉴别。
6. 治疗
6.1 皮质类固醇激素主张在下列情况下应用:①急性发作的眼病变;②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③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者;④ 血栓性大血管炎;⑤ 口腔和外阴溃疡面积大而深,疼痛剧烈者。口服泼尼松30~60 mg/d,病情控制后减量;缓解后停用或很小量维持。与硫唑嘌呤合用,疗效可能更佳。对于有急性脑膜脑炎、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动脉炎和眼病者,可用甲基强的松龙1 000 mg/d,连续3日静脉滴注。
6.2 免疫抑制剂 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差或无效者,可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剂。①秋水仙碱:0.5~1.5 mg/d,可服3~6个月。对口腔及外生殖器病变有效,对眼炎疗效稍差。②沙利度胺(反应停):100~300 mg/d 口服,连用5~60天。对口腔、生殖器溃疡及假性毛囊炎效果较好,对虹膜睫状体炎无效,长期使用常并发神经毒和有致畸性。③氨苯砜:100 mg/d口服,用于口腔、生殖器及皮肤病变。④硫唑嘌呤:100mg/d口服,用于关节病变、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动脉炎、静脉血栓及视网膜病变。⑤ 苯丁酸氮芥:5 mg/d口服,用于视网膜病变、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急性脑膜脑炎、动脉炎及静脉血栓。⑥环磷酰胺:50~100 mg/d,或700~l 000 mg,每月静脉滴注1次。一般和小剂量激素合用,单独用药疗效稍差。⑦ 环孢菌素A:剂量一般较小,为2~5 (kg-d),或150 mg/d,分次服用,每周2天。对治疗眼部、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关节炎、肠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有效。⑧ 甲氨喋呤:7.5~l5 mg,每周口服1次,用于视网膜病变、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关节炎。⑨近年有报道,青霉胺以及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磷酸氯喹、羟基氯喹、磺胺吡啶治疗有效。
6.3 非甾体抗炎剂 如吲哚美辛、保泰松、阿司匹林等,对发热、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者有较好的疗效。与皮质类固醇合用效果更好。
6.4 生物制剂 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或多次小剂量输入新鲜血,即每周l~2次,100~200 mL/次,可减轻症状、延迟复发。
6.5 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链激酶、双嘧达莫、阿司匹林、乙炔雌二醇、苯乙双
胍、康力龙、链激酶、尿激酶等,对血栓性静脉炎有效。
6.6 精神疗法病人要树立长期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避免过度紧张,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6.7 寻找病因有病毒、结核、细菌感染时,积极进行相应治疗。
6.8 局部和对症治疗溃疡通常自然痊愈。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可口服止痛药,局部涂苯唑卡因制剂。外用四环素族制剂可加速口腔溃疡愈合。外阴溃疡可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局部清洁,然后涂抗生素软膏。眼和口部轻型损害可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制剂。